深圳、海口等沿海多地又見海水倒灌,對比上次有何異同?專家解讀

近段時間,我國沿海地區多次遭受海水倒灌的襲擾。先是在10月21日,河北、遼寧等地的沿海地區出現了海水倒灌的情況。而從11月18日開始,華南多地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在廣東的惠州、深圳、汕尾,海南的海口,以及廣西的北海等地都先後出現了海水倒灌的情況。海水漫過堤壩,涌入一些低窪地區,導致部分街道被淹。

什麼原因導致此次沿海地區大範圍的海水倒灌現象?

專家告訴記者,受颱風“萬宜”和冷空氣的影響,17日上午到19日上午,浙江、福建和廣東沿海出現了50~110釐米的風暴增水。颱風帶來的強風、氣壓驟變等天氣情況會形成風暴潮,這一情況疊加當地天文高潮階段,導致海水倒灌。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江文勝:天文潮主要是由於天體運行造成的引力,導致海水的漲落,我們把這個力叫引潮力。由於颳風或其他氣壓的變化,導致水位在天文潮漲落之外的那部分變化,就叫風暴潮,海水倒灌是這兩個因素疊加在一起產生的一個效果。

什麼是天文大潮?如何形成?有何影響?

造成此次沿海地區海水倒灌的原因當中,專家提到了一個重要因素叫“天文大潮”。什麼是天文大潮?它如何形成的?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天文大潮是海洋受到日月引潮力作用所形成

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 朱定真:天文大潮是有周期性的,一旦在天文大潮高潮位的週期,有向岸風或直接有颱風影響,這就是所謂風、暴、潮的三碰頭。當太陽和月亮正好在一條線上的時候,引潮力是作用一個方向,海水的漲落就會明顯增大,天文大潮出現了。一般大潮的時間,在這個週期是農曆的十七十八,11月18日正好在大潮期。

天文大潮疊加颱風因素導致海水倒灌

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 朱定真:今年第24號颱風“萬宜”,當時是強熱帶風暴級。它北面的向岸風,也就是偏東風,助推了這次天文大潮的增水作用。造成了天文大潮和颱風的向岸風共同作用,出現了海水增水比較高,出現了近岸地區海水倒灌。

與前一次相比 兩次海水倒灌有何異同?

本次海水倒灌現象和10月份發生在渤海沿岸的那一次相比,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處呢?

專家告訴記者,近日浙江寧波和廣東深圳等部分區域出現海水倒灌,正值天文大潮期,與之前遼寧沿海出現海水倒灌的天文潮背景相同,其中寧波和深圳沿海的最高潮位達到橙色預警級別,遼寧沿海的最高潮位達到紅色預警級別,兩次災害均是由較高潮位引發。

中國海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 江文勝:天文大潮期的時候,潮位或者潮差是比較大的。當風暴潮天氣過程來了,正好趕到天文大潮的時候,有可能造成的災害比較嚴重一些。

專家表示,之前遼寧沿海的海水倒灌主要是由風暴潮過後的邊緣海波帶來增水,疊加當地天文高潮引發,民衆應謹慎防範風暴潮來臨時和來臨後的次生災害。

如何提前做足準備 應對海水倒灌現象?

不論是此次發生在東南沿海的海水倒灌現象,還是之前發生在渤海沿岸多地的倒灌現象,都給當地羣衆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針對風暴潮引發的次生災害,我們該如何防範應對?

海水倒灌在夏季並不罕見 但11月出現較少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風暴潮導致的海水漫灘是指海水在特定條件下經地表到達陸地,嚴重時會形成海水倒灌,淹沒低窪地區,這種現象並不罕見。近年來,受颱風影響,我國沿海各地多次出現海水漫灘或倒灌現象。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暴潮預報室副主任 劉秋興:比如說2014年第15號颱風“海鷗”引發的風暴潮,導致廣東省湛江市和海南省海口市部分區域出現海水漫灘。2018年第22號颱風“山竹”引發的風暴潮,致使深圳市和香港部分地區出現明顯的海水漫灘現象。但是有一點不同的是,上述風暴潮漫灘均出現在7到9月,歷史上11月中下旬由於颱風和冷空氣共同影響,出現大範圍海水漫灘的現象還相對比較少見。

近期海水倒灌頻發 民衆應加強防範

專家提示,近期颱風頻繁影響我國多地,處於沿海低窪地區的民衆要密切關注當地氣象部門發佈的最新臺風動態和風雨預報,注意防範風暴潮可能引發的次生災害,避免在臺風天氣下前往海邊區域。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風暴潮預報室副主任 劉秋興:我們將開展重要區域精細化的風暴潮漫灘預報技術研究和漫灘監測預報系統建設,爲沿海地區的防潮減災提供具體可靠的預報保障。

相關部門要推算天文潮運動週期並提前預報

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 朱定真:一個就是可以根據月球、太陽、地球這個天體的相互運動規律,來對天文槽進行推算和預報。在這個天文潮可能達到高潮前後的時候,要更加註意一下是不是有颱風等環流系統,有向岸風或颱風低壓本身的增水作用,是不是會在同期產生影響。

管控風險 及時轉移人員並疏散海上生產作業

中國氣象局氣象專家 朱定真:第二,出現海水倒灌的這些區域,應提前做一些管控,包括及時轉移疏散近海養殖的沿海低窪地區的人員。可能受影響海域的作業的船隻,也需要提前做好防浪避浪的準備。

(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