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務實合作符合中意共同利益
2024年是中意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20週年。回首過往,兩國各領域務實合作亮點紛呈;展望未來,中意關係正處於全新的歷史起點。10月2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在北京舉辦“2024中意智庫論壇”,邀請國內外嘉賓圍繞中意務實合作進行深度研討,爲推動中意關係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王昌林表示,自中意兩國建交以來,始終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則,持續拓展合作領域,不斷提升合作層次。2004年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在事關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的問題上相互理解、堅定支持,保持了中意關係的長期穩定,當前已成爲不同文化背景、社會制度和發展階段的國家間開展全方位合作的典範。
“世界經濟正經歷深刻變革,面臨着地緣政治危機和諸多不穩定因素,中意必須以更具智慧與前瞻性的方式應對挑戰。”意大利駐華大使安博思表示,近段時間以來,中意雙方充分利用中意政府委員會第十一次聯席會議、中國—意大利商業對話論壇、中意經濟合作混委會等平臺,加強交流互動,減少彼此分歧,把握合作機遇,進一步挖掘在機械、物流、農業、金融等多領域的合作潛力。
意大利經濟與財政部前首席經濟學家洛倫佐·科多尼奧表示,單邊主義政策並不能促進經濟持久發展,反而會像迴旋鏢一樣最終影響到自身。中意雙方不應因地緣政治因素,改變長久友誼和良好合作關係。雙方應繼續保持開放合作,促進自由貿易和互聯互通,在促進兩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爲加強國際合作發揮作用。
在當前複雜嚴峻的國際形勢下,中意高層互動頻繁、成果豐碩。今年7月,意大利總理梅洛尼訪華期間,中意兩國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意大利共和國關於加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的行動計劃(2024—2027年)》。與2010年發佈的行動計劃相比,此次行動計劃涉及合作領域大大擴展。雙方確認優先在經貿投資、金融、科技創新和教育、綠色和可持續發展、醫療衛生、人文交流六個領域開展合作,並提出具體合作目標。
“經貿關係始終是中意關係的壓艙石和推進器。”中國歐洲學會意大利研究分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羅紅波表示,2023年中意雙邊貿易額爲717.58億美元,比2004年增長了358%。來自意大利的製藥和化學醫療產品、紡織服裝、機械裝備等受到中國市場的歡迎。今年1月至9月,中意雙邊貿易額爲541.98億美元,與去年基本持平。按照雙方規劃,接下來將就投資便利化、數字貿易、貿易與環境等議題加強討論,共同推動雙邊貿易平衡穩定發展。
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人文社科部部長薩爾瓦託雷·卡帕索表示,近年來中意兩國在文化遺產保護、城市規劃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人文交流成果,架起了一座增進東西方友誼的橋樑,爲中意關係可持續發展注入了更多正能量。未來,雙方還可在老齡化社會政策、可持續發展理念、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教育研究等方面開展進一步合作。
“中意在推動綠色轉型和數字化轉型方面也具有較大合作空間。”中國歐洲學會意大利研究分會秘書長、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意大利藍皮書》系列年度報告主編孫彥紅表示,中意雙方在航天、能源等領域已開展了長久合作,還輪流主辦中意創新合作周,促成大批中意科技合作項目簽約落地。當前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中歐科技合作被西方一些人泛安全化,一定程度上壓縮了中意科技合作範圍。但伴隨雙方高質量發展,中意在推動綠色轉型所需的技術、市場、資金等方面仍具有很強互補性,在電子商務、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也有潛力探索新的合作模式。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所長馮仲平表示,在世界大變局加速演進的背景下,深化務實合作符合中意共同利益。當前,中國正加快推動重大改革舉措落地,涵蓋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新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等領域;同時積極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實現了製造業外資限制的全面“清零”,並正在生物技術、雲計算等領域積極實施自主開放戰略,這將爲中意合作提供更多新機遇。(經濟日報記者 楊嘯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