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率先開展跨境徵信合作試點,“北上南下”案例陸續落地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曹媛 深圳報道

近期,中銀香港與匯豐接連宣佈,已成功完成跨境徵信互通的南向通試點。今日,據中國人民銀行主管媒體報道,首批深港跨境徵信北向合作業務也陸續落地。

此前,中國人民銀行與香港金融管理局已簽署《關於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的諒解備忘錄》,明確支持深圳同香港率先開展跨境徵信合作試點。香港金管局助理總裁區毓麟曾公開表示,“未來若進展順利,也會將試點範圍推廣至大灣區其他城市。”

記者瞭解到,北向通方面,截至2024年6月末,交行、中行、工行、建行、南洋商業銀行等深圳轄內商業銀行切實應用香港跨境徵信信息,向在深港企提供貸款合計7.53億元,其中純信用貸款佔比78.7%、首貸率40.0%。

南向通方面,6月28日,香港金融管理局總裁餘偉文在香港金融管理局撰文稱,目前在徵信信息南向傳輸往香港方面,已有數個試點個案成功進行。所涉總額約3000萬港元。

深港徵信機構合作,爲銀行提供跨境徵信

記者瞭解到,此次跨境徵信互通試點的具體模式爲,北向通方面,深圳徵信機構在取得信息主體充分授權的前提下,通過與香港徵信機構開展市場化合作的方式,獲取並向深圳轄內商業銀行提供優質有效的香港跨境徵信報告。

南向通方面,在獲得充分授權後,試點個案經由深圳和香港兩地徵信機構合作,將中小企業的業務數據和相關征信信息跨境傳輸給香港銀行,香港銀行利用該等信息,完成向這些企業的貸款審批,

跨境企業徵信信息互通至關重要。一方面,跨境企業徵信互通可支持銀行的信貸批覈,有助加強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另一方面亦可惠及借款企業,尤其中小企業,促進它們取得融資,以及可降低借貸成本。

尤其是,現階段隨着香港與內地的跨境商業活動持續增加,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與金融日益融合,兩地銀行業及商界均提出跨境企業徵信互通的需求。今年4月,據香港特區政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介紹,2023年香港投資推廣署已協助382間企業在香港開設和擴展業務,較2022年增加27%,其中來自內地的有136間。

深港經貿往來日益頻繁,但長期以來,深港兩地跨境企業徵信數據傳遞都是一大難點。

據悉,依託香港跨境徵信報告,深圳轄內商業銀行可以掌握更詳細的資料,使信貸審覈更加全面,精準設定借貸利率,從而降低在深小微港企的融資成本,解決跨境融資的痛點。南向通反之亦然。

“北上南下”均有落地案例

記者瞭解到,目前深港跨境徵信北向合作業務已披露兩個案例。第一家企業爲港順(深圳)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成立於2019年的港資企業。據上述媒體報道,因爲屬於輕資產企業,且成立年限較短、經營規模較小、無抵質押物,境內歷史信用信息較少,加之商業銀行無法瞭解其香港母公司情況,港順貿易未能獲取融資。

在北向通業務試點中,深圳側徵信機構深圳徵信服務有限公司,與香港諾華誠信有限公司開展市場化合作,獲取到港順貿易香港母公司的徵信信息。後由交通銀行前海分行參照企業徵信等相關資料,爲港順貿易提供100萬元首筆信用融資。

第二家披露企業爲深圳納德光學有限公司,這是一家從事光學顯示開發與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據報道,該企業負責人爲香港人士。因爲企業研發資金投入需求較高,產品更新迭代較快,庫存轉化較慢,盈利規模較小等問題,加之沒有新的增信手段,港企未能順利獲得新增融資。

在業務試點中,深圳側徵信機構百行徵信有限公司,與香港環聯資訊有限公司合作,獲得了納德光學負責人的香港徵信報告。後由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以該報告爲增信加持,助力港企成功獲得500萬元新增科創貸款。

記者瞭解到,這是首批深港跨境徵信北向合作業務。爲精準助力在深小微港企獲得融資,人民銀行深圳市分行會同深圳市前海管理局等相關部門,深入貫徹落實“金融支持前海30條”,推動首批深港跨境徵信北向合作業務落地。

目前在深港跨境徵信南向合作業務中,也披露了數個試點案例。中銀香港表示,通過與徵信服務機構合作,通過鄧白氏公司(Dun & Bradstreet)查閱客戶內地關聯公司的信貸報告,完成首筆中小企業貸款個案的信貸決策。

而在匯豐試點個案中,記者瞭解到,鄧白氏公司向匯豐香港提供一家數碼旅遊平臺內地母公司的徵信數據。在獲得該公司的在岸信用報告後,匯豐能更直接清晰地掌握其信貸狀況和財務表現,從而加快批覈在香港的再貸款額度。

中銀香港個金風險及綜合管理部總經理廖偉倫表示,預期建立跨境徵信互通業務試點合作框架,可讓內地及香港的銀行在獲得企業客戶同意後,跨境查閱相關企業在另一地的徵信數據,讓銀行更瞭解客戶的經營情況。“期望通過擴大跨境徵信合作試點範圍的新措施,未來可逐步優化信貸審批流程,深化內地和香港經濟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