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中歐出現改善關係的苗頭

旺報社評

《南華早報》報導北京邀請法、德、義、西等4國領導人於11月訪問北京,並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談,但遭到北京外交部否認。無論消息真僞,但俄烏戰爭走向長期化,對歐洲能源安全與經濟都造成越來越大的傷害,而中國是唯一與俄烏雙方都能溝通的大國,上半年的經濟表現雖不夠好,卻也展現出一定的韌性,歐盟是中國第二大貿易伙伴,雙方應該有改善關係的意願。

新舊歐洲 價值觀有差距

俄國對烏克蘭發起所謂「特別軍事行動」,引起西方國家同仇敵愾,歐洲國家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一致譴責俄國的入侵,並對俄國發動經濟制裁。當時歐洲國家不是認爲烏克蘭不堪一擊,就是認爲俄國承受不了西方經濟制裁,總之都不認爲戰事會出現長期僵持的局面。因而搶佔道德制高點,表現強烈的反俄氣氛,等到僵局持續未決,眼見入秋後能源危機壓力將越來越大,開始騎虎難下。

之前應付新冠疫情的大量印鈔,已經埋下通貨膨脹的因子,現在戰爭爆發、美元快速升息,資金急速外流,歐元巨幅貶值。歐元區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同比上漲8.6%,創下自開始統計的1997年以來的新高。歐洲各國同時面臨能源與經濟雙重危機,叫苦連天,許多國家政局已經出現不穩定的現象。英國首相強森下臺,義大利總理德拉吉請辭,而法國總統馬克宏雖然剛贏得總統選舉卻失去國會多數。

義大利最近政局的變化正是歐洲政治的縮影,甚是可能是先兆。德拉吉是專業經濟官僚,曾任歐洲央行總裁,對於帶領義大利走出歐債危機有功。對於俄烏戰爭也站在大力支持烏克蘭一邊,主張制裁俄國。但是內部經濟惡化,聯合內閣開始各懷異心。右翼的「五星運動黨」首先發難,反對繼續支援烏克蘭,獲得右翼政黨與選民的支持。聯合內閣搖搖欲墜,不擅調和鼎鼐的德拉吉只好掛冠求去。

義大利聯合內閣的崩解可能也預示歐盟的未來。歐盟長期以來就有南北、新舊的矛盾存在,新冠疫情與俄烏戰爭更加深了這些裂痕。新冠疫情初期歐盟各國人人自危,各自爲政,讓疫情嚴重的國家如義大利十分不滿。疫情也重創南歐一些以觀光業爲主要外匯來源的國家,亟待歐盟伸出援手。俄烏戰爭則凸顯「新歐洲」與「舊歐洲」在價值觀、歷史經驗等多方面的差異。之前歐洲智庫做的一項民調顯示,對於支持烏克蘭與否出現極大的差距,希望儘快恢復和平的支持者在義大利最多,而支持烏克蘭持續抗俄的則以波蘭人民最多。

支持歐盟 符合戰略利益

當歐盟無能解決經濟問題與難民問題,歐盟內部「疑中派」的民族主義勢力就會更加活躍。歐盟的團結正面臨巨大的考驗,一度領導羣雄的德國前總理梅克爾已去,目前歐盟羣龍無首,前景堪憂。

北京向來認爲在未來多極化的世界格局中,歐盟一定是其中的一極,分裂或是弱化的歐盟,只會更傾向美國。所以適時的支持歐盟符合北京的長遠戰略利益。4月舉行的中國與歐盟領袖峰會雖然不歡而散,但是北京仍然不放棄修補關係的機會,5、6月時曾派出兩個代表團訪問歐洲。

最近北京加強與歐洲主要國家的接觸,外長王毅18日與法國總統外事顧問博納通話,讚揚法國總統馬克宏在斡旋俄烏停火和談的努力,支持法國作爲歐洲大國在致力於歐洲穩定和平的獨特性和重要性。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與歐盟執委會副主席兼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也在19日共同主持第九屆歐盟與中國高級別對話,宣示共同致力於穩定全球經濟。而新任歐盟駐中國大使阿爾比尼亞納日前談及兩岸時則說「支持和平統一」,看來雙邊正漸漸走出4月時不快的陰霾。

中國與歐洲都有相互改善關係的需要。正如德國大衆汽車總裁迪斯所說的,德國不應低估中國給德國繁榮帶來的貢獻,若與中國脫鉤,歐洲的通膨將會更嚴重。北京與歐洲大國關係的改善,將會是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