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香港一國兩制進入下半場
旺報社評
香港新任特首李家超赴北京接受委任狀,並獲習近平、李克強分別接見。作爲首位警察出身的特首,外界對李家超能否肩負治港職責的好奇,實質上是對一國兩制在香港「50年不變」進入下半場命運的關心。香港的自由、繁榮與穩定能否持續,對北京能否說服臺灣接受和平統一,無疑是關鍵因素。
政左經右大架構
從習近平、李克強接見李家超的談話,可以看出一國兩制下半場的大致架構,無非圍繞兩個關鍵詞:「政左」和「經右」。前者主要是指香港《國安法》與修改後的選舉制度,不會給泛民主派或反對派任何掌權希望,這套制度要「長期堅持」。換言之,香港《基本法》的雙普選願景,將離當初國際社會期待的樣貌,愈來愈遠。而武官出身、曾親自查辦黎智英案的李家超之所以獲北京認可,更是未來5年乃至10年香港堅持「政左」的最強烈訊號。
至於「經右」,則意味香港資本主義、親西方的普通法制度、經濟體制和生活方式不但不會改變,北京還會支持香港進一步發揮國際金融中心的功能,令香港維持自由開放的經濟競爭力。此外,在「粵港澳大灣區」戰略下,北京還賦予香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新定位,這就意味着香港將繼續以制度優勢吸引全球人才,充分學術自由和資訊高度流通不可或缺。而觀察香港《國安法》生效後當局的方向,也能看出北京無意讓香港本地所有行業界別都效忠於中共,非政治領域仍延續既有自由空間。
習近平會見李家超時表示,北京「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決心從沒有動搖,更不會改變」,其中「全面準確」的表述重在強調「一國」在政治上絕對高於「兩制」,香港管治權必須牢牢掌握在北京手中,不容忍成爲挑戰中國大陸政治制度的風險,而「沒有動搖、不會改變」的表述則是講給香港市民、商界與國際社會聽,有意安撫那些擔心「一國一制」的疑慮。從另一個角度觀察,美英等國針對香港的政治動作似乎已點到爲止,這也說明西方並未改變香港自由港與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
平衡政治的矛盾
毋庸諱言,當年北京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設計,本來就是爭取臺灣社會接受的統一樣板,故「不變」是最重要的承諾,也是1997後香港幾乎全盤繼承港英政府及政治體制的最主要原因。不過,從2014年青年學生佔中運動爆發,再到2019年「反送中」修例風波轟動全球,香港政治生態已經改變,這也意味作爲香港事務最終拍板人的北京,也必須要「變」。但「變」有兩條路徑選擇,一條是往接近多黨政治、開放普選的「變」,另一條則是迴歸大陸政治文化「穩定高於一切」的「變」,北京選擇了後者,這也產生了過去2年香港政治體制劇烈變化、政治版圖激烈重組的結果。
然而,香港之所以能成爲和紐約、倫敦比肩的國際金融、商業中心,核心「軟體」還是與西方完全接軌的法律、經濟、社會體制與城市文化,這與多元化、動態穩定、亂中有序的政治生態是沒有辦法人爲強制切割開。因此「政左經右」雖在北京眼中是理想狀態、是治港上策,但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仍會面對不小問題。例如,大陸曾有學者一針見血地批評,部分香港建制派是「忠誠的廢物」,北京不少機構也表露出「提升治港能力」的迫切心理。這些來自大陸體制內的擔心、疑問,折射出未來25年一國兩制在香港若要維持「政左經右」的運轉模式,必須面對如何平衡政治上「一元」與「多元」間的矛盾。
北京坦承一國兩制在香港經歷了風雨、也有過教訓,這對大陸對臺政策和長遠對臺方略具有參考意義。總結25年來的經驗,在尊重當地制度和民意前提下,和風細雨地爭取民心認同、迴應民生關切,終究是處理好香港問題的最佳捷徑,對待臺灣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