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玩減債魔術 蘇貞昌債留子孫

旺報社評

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歲出總額2兆2621億,創歷史新高,同時國防部決向行政院提出2400億元《海空戰力提升計劃採購特別條例》草案,再加上紓困及前瞻建設特別預算,明年政府實質支出將會更高。蘇貞昌院長自吹自擂,稱今年中央政府總預算雖然規模最大,但還債金額是20年來最高,自詡政府在疫情威脅下仍能堅持財政紀律,並與全民共享經濟成長果實。

執政無能 在野失職

但深入觀察可以發現,這套總預算的真正特色是:一、經濟榮景下反而擴大國家債務;二、只重支出不管收入,淪爲「買票預算」;三是倒果爲因,將施政無能的「擦屁股支出」曲解爲全民「共享果實」。在臺灣經濟「20年來最好」大環境下,蘇內閣的預算案只說明瞭一件事:真是個無能的政府。

其實,只需要稍稍瞭解財政學的基本原則,及臺灣近來的財政狀況,就可以看出預算案的錯誤。在經濟景氣不佳時,政府可採「赤字預算」來擴大支出、提升經濟的「有效需求」以促進成長;若景氣恢復,稅收就會增加,一旦出現「預算盈餘」就要恢復財政平衡,以避免累積大量債務,製造世代不公。前幾年經濟表現欠佳,但社福及國防支出增加,加上防疫相關預算,政府累積債務持續墊高,財政部統計,中央政府2019年長期負債5.3兆元,3年內將增加到6.5兆元,增幅達13.5%,人均負債也從22.8萬元增加到25.4萬元。

但是,這兩年景氣和過去幾年完全不同,主計總處預估今年成長率因出口屢創新高,將高達5.9%,明年也會有3.7%的增長。一個「遵循財政紀律」的負責任政府,自然應趁機創造預算盈餘,彌補過去增加的累積債務。蘇內閣卻繼續放任債務增加,明明歲入、歲出短差了230億元,卻宣稱「債務還本」960億元,是20年來最大的還債數目,彷彿爲百姓做了天大的功德;但是爲支付「收支短差」和「還債」的1190億元,是挪用了500億元的「歲計剩餘」,加上「舉債」690億元所完成的,借了新債690億元來償還舊債,然後宣稱所還債務是「20年來最多的」,這種不務實減債卻玩欺瞞民衆的魔術,還真虧蘇內閣想得出來。

操弄兩岸稱壯大臺灣

其次,之所以在景氣攀升下卻無法創造預算盈餘,是因爲選舉考量,漫無止境地增加社福支出討好選民,在往「福利國家」邁進的同時,卻不願提高稅收來「得罪」選民,只有讓債務不斷提升。

專家推估「勞保基金」即將在2026年破產,必須提高保費、減少給付才能避免,但明年預算卻還是以撥補300億元,維持不倒閉了事。所謂「年金改革」成了鬥爭軍公教的工具而已,遇到選票更多的一般勞工就毫不作爲,任憑各方批評卻是若無其事、唾面自乾。這當然增加了政府支出,在榮景下沒有預算盈餘,方方面面都爲了2022年的地方選舉和2024年的總統大選,若稱蘇內閣爲「政策賄選內閣」並不爲過。

再者,無論是疫情帶來的紓困或振興方案,包括這次的「五倍券」,都是防疫政策失敗下的產物,防疫之所以失敗的兩大關鍵,就是對航空機師管理嚴重失誤的諾富特破口,加上採購疫苗政治化帶來的無疫苗可打窘境,只好提高防疫警戒級數、重創服務產業,被迫要靠全部借債、預算高達8400億元的紓困和振興方案來善後擦屁股。蘇院長竟然可以不害臊地將五倍券說成是在「照顧國人」,「與全民共享經濟成長果實」。而操弄兩岸敵對,被迫提高國防預算,卻美其名「壯大臺灣」,當然也讓歲出不斷增加。

蔡政府之所以敢於違反財政基本原理,不趁景氣繁榮時創造盈餘、減少累積債務,除了抱持着「債多不愁」的卑劣心理之外,應該還要怪在野黨的無能。

到目前爲止,在野黨並不重視蔡政府欠債暴增、債留子孫問題,只見到個別委員對一些枝節性問題的批評之外,無法提出令民衆有感的論述,讓人民體認這種預算將對自己,及對子孫所造成的嚴重後果,民衆對危機無感,執政黨自然可以爲所欲爲。我們譴責不負責任的無良政府,也要求在野黨扮演好把關、預警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