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兩韓關係惡化 區域風險再擴大
旺報社評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宣示不再尋求與南韓和解及統一,2024年將以開發核武爲首要國防優先事項,南韓總統尹錫悅迴應,今年6月韓美延伸威懾體系完成升級,可排除北韓的核威脅,接着金正恩胞妹金與正稱「北韓加速發展更強大核戰鬥力合理合法」。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更拉到覈對抗的層級。
親美轉變統一政策
金正恩界定兩韓爲敵對和交戰中的兩國關係,不再是同一民族關係。因爲「與美國殖民附庸的奇怪部落討論統一問題,不符合我們的民族尊嚴和地位。」金正恩的演說,代表北韓對朝鮮半島的統一與對南韓關係的重大調整。
金正恩在演說中也提到除了將在2024年發射三顆軍事衛星外,發展核武將是這一年首要的國防優先事項。對可能發生的核危機做好準備,並透過動員力量,「做好應對重大危機平定韓國全境的準備」,包括核武力。從金正恩強調核發展與核應變我們就能理解北韓重新界定南北關係的原因,也更能體驗朝鮮半島軍事對峙的緊張程度。
朝鮮半島長期夾處在中日兩強之間,近代又曾被日本帝國主義殖民,逐漸發展出強烈的民族認同。雖然長期處於分裂狀態,南北韓的政府與人民莫不追求半島的統一。但是隨着南北政治經濟發展差距逐漸擴大、國際政治環境的變化以及世代認同的改變,雙方的統一態度也悄悄發生轉變。冷戰結束後,南韓民主化發展的結果,在所謂進步派和保守派不同政黨之間的統一政策有不小的差異。在「韓戰世代」逐漸凋零的情況下,韓國民衆對北韓觀感與南北統一的期望也出現了變化。尤其是北韓的核武發展和軍事挑釁讓南韓民衆對民族統一期望降低不少。
親美的總統尹錫悅上臺後,南韓的統一政策有了很大的轉變。尹錫悅政府採取更爲強硬的「對北政策」,其強度還超越李明博和朴槿惠時期,韓美與韓美日關係也獲得突破性的發展,但南北韓之間基本是「零互動」。韓國統一部於2023年4月14日正式對外發布新版《統一白皮書》,這是尹錫悅就任後所發表的第一部「對北政策」白皮書。其中明確地將「北韓非核化」列爲對北政策的主軸。南韓明知要北韓放棄核武發展根本做不到,這表示南韓對半島統一的態度有了重大調整。
東北亞對抗集團化
另方面,北韓經歷了金日成、金正日、金正恩政三代政權,至今仍維持一貫的一黨專政體系,相較南韓90年代耀眼的經濟成就,北韓發生嚴重饑荒,即官方所謂的「苦難行軍」。之後,北韓社會出現「市場世代」的年輕階層,他們在經濟認知與統一意識不同於「苦難行軍世代」。統一也不再是金氏政權合法性的重要根源,反而是美韓的軍事合作讓金氏政權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正是這樣的危機感,加上俄烏戰爭的催化,讓金正恩決定放棄統一政策,去除核武面對同胞的道德壓力,以提升核威脅的政治效果。
兩韓關係加速惡化,11月北韓發射軍事衛星成功,引發美國、澳洲、日本和南韓的新一波制裁。南韓隨即宣佈中止部分2018年簽訂的兩韓《919軍事協議》,取消軍事分界線上空的禁航區,恢復例行戰術偵察任務。北韓則以全面廢除該協議,恢復非軍事區的軍事據點作爲迴應。朝鮮半島危機升級。
果然5日傳出北韓向黃海海域發射逾200枚炮彈,前後2個小時,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隨着雙方軍力的強化,緊張情勢隨時可能升高。加上北韓核武與長程飛彈的研發與製造已接近成熟,俄朝軍事合作逐漸緊密,東北亞戰略態勢更爲複雜。
兩韓調整統一政策不是朝鮮半島的家務事,可能預告新一輪大規模國際介入的衝突,可能成爲將美國捲入的第三場戰爭。金正恩會不會認爲「天下大亂,形勢大好」,我們不得而知。但趁機與俄羅斯加強軍事合作已經看到成果,未來在覈武器的發展也指日可待。中朝俄的軍事同盟日益密切,美日韓同盟在去年大衛營峰會也取得重大進展,東北亞愈來愈有集團化對抗的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