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科技要自立自強也要開放合作

旺報社評

大陸國產大飛機C919順利完成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由東方航空執行MU9191航班,從上海飛往北京;這架客機開始飛行上海至成都航線,未來還計劃投入北京、西安、昆明、廣州、深圳等航線上。

C919由中國商用飛機公司製造,是中國挑戰波音和空中巴士,自制大客機希望之所在,如今終於成功飛行,既是大陸高端製造業的里程碑,也是世界航空製造業的新突破。

關鍵零件仰賴外國企業

大客機由百萬個零組件組成,技術門檻高、研製週期長、系統複雜,是檢視一個國家科技水準、工業製造水準和人才競爭力的指標,能製造大飛機的國家依然鳳毛麟角。大陸從2007年決定成立大客機項目籌備組,2015年首架總裝下線,2017年試飛,如今實現商飛,歷經16年艱辛探索終於實現大飛機夢。

研發C919是自主設計、系統集成、全球招標、逐步提升國產化水準的過程。其中有多項爲自主創新,如超臨界機翼,可以減少飛行阻力;傳統飛機機頭由正面2塊、側面4塊風擋玻璃組成,C919只用了4塊大面積雙曲風擋玻璃,可爲飛行員提供更廣闊的視野,並更省油。透過C919的設計研製,大陸掌握了民航機產業5大類、20個專業、6000多項民航飛機技術。

不過,C919的自制率僅60%,仍有待進一步提升。C919機頭、機身、機尾、機翼等「殼子」來自大陸本土企業,關鍵零件很高程度仰賴外國企業。以引擎爲例,使用通用與賽峰的Leap-1C引擎,中國商飛研發中的長江-1000A(CJ-1000A)引擎,要到2030年纔會開始使用,但有可能因西方技術禁運而被迫停止研發。

C919若要飛向海外,還須取得美國聯邦航空總署或歐洲航空安全署的適航認證。在中美博弈加劇的背景下,恐怕將是個艱鉅的任務。剛結束的廣島G7峰會,針對中國提出了不脫鉤的「去風險化」政策,實質仍是遠離「中國依賴」,打造封閉式的供應鏈。C919成功商業載客飛行後,波音和空中巴士公司也在第一時間表示「祝賀」。

國際合作與自主不相悖

波音和空中巴士展現開放友好的態度,並不令人意外,畢竟逆全球化不符合商業規律,更多的企業、科研機構與個人,仍傾向與中國合作。德國化工巨頭巴斯夫(BASF)、汽車巨頭賓士(Mercedes-Benz)、福斯(Volkswagen)以及西門子(Siemens)等知名德企,最近都接連表態「不會放棄大陸市場」。近期訪華的特斯拉首席執行長馬斯克表示,特斯拉反對「脫鉤斷鏈」,願繼續拓展在華業務,共享大陸發展機遇。這些企業的表態不僅源於大陸消費市場足夠大,更是因爲,全球各個行業的發展、迭代和進步從根本上離不開合作。

大陸因應全球局勢變化,更加強調科技自立自強,但從其發展動態中可見,推動國際合作與開放式發展,仍是大陸一貫的態度。商務部部長王文濤不久前在上海召開美資企業座談會時宣示,大陸堅定不移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把吸引外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近期在北京舉行的2023中關村論壇,主題爲「開放合作,共享未來」。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呼籲打造「科技共同體」,他認爲,高品質的國際合作與高水準的科技自立自強並不相悖,反而是相互促進的。

毫無疑問,自主創新是必要的,合作與開放才能讓發展速度更快、創新效率更高,同時讓更多人從中受益。不要忘了,在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和科技競爭的大潮中,世界上大多數的開發中國家正日益邊緣化,技術壁壘和供應鏈陣營化將進一步加劇貧富差距極化。在西方圍堵浪潮下,大陸國產大飛機常態化商業運行,是件值得慶賀與驕傲的事,大陸持續向全球開放與合作的態度,更值得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