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張曉晶:加快建設中國特色金融強國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2023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

現階段,我國面臨着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重大歷史任務。“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既遵循現代金融發展的客觀規律,更具有適合我國國情的鮮明特色,與西方金融模式有本質區別。這表明我國的金融強國建設,一方面要遵循金融強國崛起的一般規律,另一方面要堅持適合國情的鮮明特色,走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張曉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和上海財經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金融學論壇上指出。

六個關鍵核心金融要素提供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金融強國應當基於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即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這些金融要素對建設金融強國有哪些意義?張曉晶指出,強大的貨幣與中央銀行,是金融強國的最核心標誌。強大的貨幣與強大的中央銀行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強大的貨幣是本國中央銀行成爲全球中央銀行的前提;另一方面,本國中央銀行的有效管理則成爲強大貨幣的保證。

張曉晶認爲,強大的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的關鍵抓手。金融強國正是藉助諸多系統重要性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和保險公司,以及若干個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國際金融中心,構築起全球性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掌控着全球信用配置、資產定價與資源動員,以金融槓桿來撬動世界經濟。

“強大的金融監管與人才隊伍是金融強國的重要保障。金融監管一方面推動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避免‘脫實向虛’以及過度金融化;另一方面通過設置紅線與防火牆,防範金融風險,減少金融潛在的破壞性,維護金融安全。強大的金融監管是金融強國的制度保障。”張曉晶說道。

張曉晶表示:“中國特色金融強國是以人民爲中心。始終把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爲一切金融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着力提升金融的普惠性與包容性,使金融服務觸達更多的低收入人羣和小微企業;優化金融體系結構,完善金融產品與服務供給,以更好的金融安排,使得普通百姓能夠分享發展紅利。”

堅持防控風險和服務實體經濟

張曉晶強調,加快建設金融強國,除了要遵循借鑑金融強國的共性特徵,更要結合本國國情,堅持走中國特色金融強國之路。

“在治理機制上,堅持黨中央對金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張曉晶指出,黨的領導是治理機制的核心,也是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根本保證。一是不斷完善黨領導金融工作的體制機制。中央金融委員會要發揮好決策議事協調機構的作用,中央金融工作委員會要統一領導金融系統黨的工作,中央金融管理部門要依照法定職責承擔監管主體責任。二是充分發揮黨領導金融工作的制度優勢,提高貨幣金融政策的系統性、科學性、有效性。三是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努力鍛造一支高質量的、適應新時代需要的金融人才隊伍。

其中,在金融人才方面,張曉晶提到,金融專業性強、複雜程度高、知識密集度高,伴隨着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金融還兼具學科交叉融合的特點,這使得金融人才隊伍對於金融強國的建設具有決定性意義。

“從核心任務上看,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堅持把防控風險作爲金融工作的永恆主題。”張曉晶分析,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在於服務新質生產力,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做好科技金融這篇大文章。與此同時,要堅持防控風險,重視金融安全。充分發揮金融在風險定價和風險配置上的功能,推動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強化金融監管,增強金融體系韌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以金融高質量發展促進金融安全。

(編輯:朱紫雲 審覈:夏欣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