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爲謀生放棄畫筆 退休獨創水彩技法一圓畫家夢

黃運祥從建築業退休後轉型爲全職畫家,並以數十年職涯經驗獨創以矽酸鈣板代替傳統畫布創作的「厚工水彩」技法。(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孫英哲彰化傳真)

黃運祥從建築業退休後轉型爲全職畫家,並以數十年職涯經驗獨創以矽酸鈣板代替傳統畫布創作的「厚工水彩」技法。(彰化生活美學館提供/孫英哲彰化傳真)

藝術家黃運祥即日起在文化部國立彰化生活美學館舉辦「臺灣河川今貌-黃運祥厚工水彩個展」,展出91件水彩創作。黃運祥雖自初中即嶄露繪畫天份,但因家貧,爲謀生走上建築及室內設計之路,退休後才轉型爲全職畫家,還獨創需繁瑣工序的「厚工水彩」技法,多幅作品獲獎並被納入典藏。

黃運祥是桃園市觀音區人,初中時曾蒙水墨名家戴武光親炙,在素描和水墨打下紮實基礎,當時他參加校內外繪畫比賽得到了3個首獎,但因家貧,爲了謀生只能選擇就讀建築科系,後來成爲業界頗負盛名的建築及室內設計師,完成建築及室內設計案超過600餘件。

因未能忘情繪畫,黃運祥在數十年職涯中,前往師大及美術館進修學習繪畫技巧,向劉文煒、謝明錩及樑光堯等大師學習水彩的理論及技法,進修期間長達10多年,並在50歲從職場退休後,轉型爲全職藝術家,開始不斷創作,參賽斬獲多項佳績,有多幅首獎作品被納入典藏。

因曾在建築界服務,啓發他以具厚度的矽酸鈣板替代傳統畫布,表現出油畫厚實的效果,板材經過泡水處理後再創作,呈現水彩獨有的渲染力,因使用矽酸鈣板創作的事前工序繁瑣,故他將獨創技法取名爲「厚工水彩」,除了表示作品有厚度外,亦是帶入臺語「厚工」(意即費工)的寓意。

黃運祥常以臺灣各地山川風貌作爲創作題材,作品常見颱風、山崩及土石流等各地災後樣貌。他會先在戶外小幅作品寫生,再以寫生作品爲藍本,進行厚工水彩的創作,將單純的戶外寫生昇華爲藝術創作,畫風具有油畫肌理堆疊的層次感,也有水彩迷離渲染之效果,同時融入東方水墨氣韻生動的特點。

他表示,這次展覽是他繼「臺灣海岸風貌」系列及「臺灣港灣風貌」系列後,推出的第3個創作系列,其中有許多作品呈現河川被人爲破壞的樣貌,令人對這塊土地感到不捨,期待能激發凝聚觀衆一同愛護土地的信念,讓這片土地不再哀愁,美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