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救助法首次協商 民團衛福部前舉牌抗議「閉門會議」

人民民主黨等民團4日到到衛福部抗議,指出衛福部今年4月公佈社會救助法的修法草案,預告期僅1個月、未根本面對導致弱勢者致貧的結構因素,仍維持關鍵造成貧窮黑數的「虛擬收入計算」與限制戶籍地申請等資格,缺乏脫貧制度的整體觀點。(王英豪攝)

衛福部今年4月預告《社會救助法》修正草案,收入認定與戶籍地申請資格卻照舊,引起爭議,預告期間共26個機關、團體提出意見。衛福部預計今(4)日下午召開首次研商會議,今天上午人民民主黨和興隆會所社工團隊,到衛福部門口舉牌抗議,批評研商會議閉門進行,未邀集相關團體參與討論。

人民民主黨專員許雅婷表示,社救法草案預告後,共26個團體提出意見,但衛福部今召開首次協商會議,卻沒有對外公開,也未邀齊當時提出意見的諸多團體,只開放特定少數團體出席,討論淪爲形式。

人民民主黨等民團4日到到衛福部抗議,指出衛福部今年4月公佈社會救助法的修法草案,預告期僅1個月、未根本面對導致弱勢者致貧的結構因素,仍維持關鍵造成貧窮黑數的「虛擬收入計算」與限制戶籍地申請等資格,缺乏脫貧制度的整體觀點。(王英豪攝)

許雅婷說,雖然昨晚向衛福部主動報名後,社工司司長蘇昭如同意讓人民民主黨參與會議,「但其他不知道消息的團體怎麼辦?這仍是閉門會議」。

許雅婷指出,依現行制度,一般民衆在申請補助時會被假定有勞動力,即便沒有工作,在申請時仍會被計算「虛擬收入」,非典型就業民衆的收入計算也有爭議,導致不少人無法申請補助,廣大貧窮黑數被忽略,「失業是結構性問題,卻被轉嫁於個人承擔」。

另外,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推動「脫貧自立3+1」,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民衆,接受職訓後找到工作,或參加脫貧措施增加的收入,可以不必計入家庭總收入及家庭財產,最長3年,評估有必要者可延長1年,以累積財產、穩定就業,達到自立脫貧目標。

但許雅婷強調,有些人工作變動大,或無法找到全職工作,收入不穩定狀況下,希望政府能針對個案實際狀況,提供更彈性的調整,而非限定在「3+1」範圍內,例如減少補助但拉長時間;並且參考部分國家「經濟自立期」的概念,在子法中訂定相關計算公式與係數。

許雅婷說明,今日會議待釐清5大議題,包括是否取消虛擬收入、由居住地或戶籍地申請審覈與撥付補助、家庭財產是否扣除申請人本人自住房屋、應計人口是否僅列同居共財親屬,以及是否訂定遊民專章。人民民主黨呼籲,衛福部應廣邀曾提出意見的各團體,並持續召開研商會議,尋求基本立場的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