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智慧人物》 | “跨界科學家”杜祥琬三次“轉身”,爲何“捨得”?
文 | 王越梅
1967年,我國西部大漠的地平線上同時升起了“兩顆太陽”。
這是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之後,定格在攝影師照片裡的畫面。畫面中氫彈爆炸的形態和顏色,與天空中的太陽形成強烈的對比,令無數觀者印象深刻。而這一成就的背後,離不開一位重要人物——杜祥琬。
他是應用核物理、強激光技術和能源戰略專家;
曾主持關於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
是我國"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
主持並參與了關於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諮詢研究工作。
多年來,杜祥琬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和取捨,表露出他對於國家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對工程技術不倦求索的執着精神。本週,《捨得智慧人物》邀請到了這位功勳卓著的科研工作者,帶領我們回顧那段崢嶸歲月。
01
三次“轉身”,爲國之所需
從國防科研領域到激光技術研究,再到“影響世界”的能源、氣候研究,杜祥琬將個人成長融入國家發展當中,三次轉換研究方向,只爲國之所需。
從“星辰大海”到“微觀世界”。孩童時期的杜祥琬癡迷天文學並在高中畢業後,報考了全國唯一的天文學系,然而,當被國家選中去蘇聯攻讀原子能專業時,他的目光便從宏大遼闊的宇宙移向了細小精微的核物理領域。
學成之後杜祥琬選擇回國從事氫彈原理研製工作,在物資匱乏的年代,在環境惡劣的沙漠中,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1966年,我國氫彈原理實驗成功。1967年,我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西部大漠的地平線上同時升起了兩顆“太陽”。
從核物理到強激光技術。杜祥琬迎來了科研生涯中最爲艱難但卻更爲精彩的一段時光,雖然在實驗的過程中有過失敗,但爲了國家的強激光事業向前發展他持續探索與奮鬥。他說:“都是國家說要你去做這個,我一聽這個事很大,很需要,很有意義,做吧,就都是這麼來的。”他的捨得智慧就是,只要國家需要,他便會義無反顧、迎難而上。
從激光技術到新能源。世紀之初,環保、新能源、碳排放等理念越來越受全球認同和矚目。在這一背景下,杜祥琬在2002年受命出任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主管能源學部。此時的杜祥琬已經60多歲,依然欣然接受,並再一次轉移研究陣地。
在任期間,杜祥琬主持並參與了關於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諮詢研究工作,並出席了探討減少碳排放的全球性會議——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他發現其研究的核物理領域和能源領域之間存在交叉,核聚變過程中產生的能量或成爲未來能源利用的核心。無論在哪個領域,他都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真正爲民所用。
對於一位科研工作者來說,轉換研究領域是需要勇氣的,因爲這意味着要重新開始,連他自己都說,如果一個人一生就做一件事,就會像挖井一樣,可以挖得更深,井水更多、更淨。然而,面對國家發展的需要,民族振興的希望,杜祥琬果斷“轉身”,無畏捨得。
在白酒行業也有一家企業,曾果斷“轉身”,耗費大量資金,只爲優化廠區釀造環境,堅持着在當時被認爲是“不明智的選擇”。
上世紀80-90年代,捨得酒業開創性地提出“生態釀酒”理論,並斥資持續打造了佔地面積達650萬平方米,綠化率達到98.5%,適宜釀酒微生物生長、繁殖的生態釀酒園。
這個曾被認爲是“不明智的選擇”,到今天來看,卻已經得到了行業廣泛的認可,更是高度契合了碳中和、碳達峰等國策下的環保理念,“生態釀酒”一詞也早在2008年就被納入《白酒工業術語》。
02
家國情懷背後的捨得精神
杜祥琬一生秉持的家國情懷與他的個人經歷密不可分。他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在抗戰的顛沛流離中度過了童年,青年時期又閱讀了劉胡蘭、臧克家等人的作品,國家與民族的信念在他的內心生了根。
正是憑藉着“捨得”一生、一心爲國奮鬥的家國情懷,杜祥琬及其同事們孜孜不倦攻堅克難,讓我國第一顆氫彈搶在法國之前引爆,讓我國的激光技術在軍用、民用領域均處於全球領先水平,在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上助力“大國博弈”。
杜祥琬心中“強國夢”的責任感與使命感讓他沒有一刻停下過手上的科研工作。他曾因突出的表現,兩次被推薦爲副院長,但是都被他婉拒,他說:“但是我的真實想法,我得做具體工作。”因爲在他心中,做具體的事情,會讓他更有成就感。舍與得之間,他堅守科研領域,專注科學研究,紮根基礎理論,將更多的精力留給科研事業。
至今,耄耋之年的杜祥琬,仍然步履不停,爲取得科研事業的進步不斷地去學習,他說:“首先能源裡面有核,能源學部,就不光是核,它還有煤、油、氣、電等等的,就必須學習。”他對國家民族深沉厚重的家國情懷,對科學技術不倦求索的執着精神是他甘願捨去安逸的生活,持續爲祖國發展做貢獻的動力源泉。
作爲節目製作方,捨得酒業觀察着時代的發展,堅守着“舍經年歲月,釀優質老酒”的決心,踐行着“舍短暫,得長遠”的發展路徑。
40餘年儲存優質老酒,成就業內首屈一指的老酒儲量優勢,當老酒消費風口來臨,捨得酒業開創性地提出老酒戰略,並將其上升成爲企業主戰略。
值得注意的是,在5月26日,捨得酒業《關於投資增產擴能項目的議案》獲高票通過。該項目預計總投資70.54億元,建成後,將新增年產原酒約6萬噸,新增原酒儲能約34.25萬噸,年新增制曲產能約5萬噸,爲老酒戰略加速全國佈局提供產能支撐。
03
致力於傳遞時代人物精神
事實上,早在2018年,《捨得智慧講堂》就曾邀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做客節目,並對中國糧食安全問題做了深度交流。
《捨得智慧人物》第五季“尋找最優解”也多次邀請了來自各個領域科研人物,分享他們的人生故事、科研進展,共同爲時代的發展尋找最優解。
從生命科學領域的尹燁,到中國航天領域的邵立民,再到“跨界”多個科學領域的杜祥琬,捨得酒業借力《捨得智慧人物》,傳達其對時代發展的密切關注,傳遞科研工作者的捨得精神,傳播中國捨得智慧文化。同時,捨得酒業也先後推出了一系列文創產品,致敬時代人物的捨得精神。
2020年8月,捨得酒業推出“捨得神話人物套裝·雷神火神”珍藏禮盒,致敬國人“不凡歲月下的非凡精神”;
2021年9月,推出“品味捨得中國神話人物套裝之追天者”,獻禮航天事業取得的顯著成就,致敬“追天者”精神;
今年5月,推出“品味捨得中國神話人物套裝之奮鬥者”,致敬每一位投身中國發展事業的奮鬥者。
隨着內容深度和廣度的延長和擴展,《捨得智慧人物》越來越契合國民內心的精神訴求。在與各領域嘉賓對談的過程中,節目充分挖掘人物背後的成長曆程,在與觀衆互動的過程中,將人物故事中流淌的正能量進一步傳達。
作爲捨得酒業自有IP,《捨得智慧人物》未來還會探討哪些深刻的時代命題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