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與大師:李政道如何促成中科大少年班的創立?

8月5日,上海交通大學發佈訃告《沉痛悼念李政道先生》。

訃告顯示,享譽全球的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於當地時間2024年8月4日凌晨2時33分,在美國舊金山家中去世,享年97週歲。

上海交大稱,作爲推動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的炎黃赤子,李政道懷着熾熱的祖國情和濃烈的報國願,用他傑出科學家的卓越眼光,圍繞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極力助推中國高能物理髮展;促成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的建立,設立CUSPEA(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建言設置博士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制度,設立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提議建立李政道研究所,推動中國基礎研究聚焦根本性科學問題。他爲中國科技教育事業發展和人才培育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建議大力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現代物理知識》雜誌發表的一篇題爲《李政道:中國基礎科學研究和國際交流的積極推動者》的文章稱,李政道在多種場合表達自己對基礎研究發展和人才培養的意見。例如,在1972年9月23日參觀華東技術物理研究所時,他稱讚研究所在應用物理方面做得很好,但“建議還應大力加強基礎理論研究”。

此後,李政道又促成建造中國自己的高能加速器,即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一篇發表在《現代物理知識》雜誌上的題爲《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建造的決策和李政道的貢獻》的文章稱:“我們可以看出,要不是李政道先生力挽狂瀾,改變中國高能加速器的建造方向,我們可能至今仍在西方後面爬行。”

李政道對中國的貢獻還不止是加速器。1979年他還建議了中美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計劃,即CUSPEA。讓美國各大學爲中國培養了900多位博士,其中有1/3回國了。李政道爲了提高中國的研究水平還親自到北京講授量子場論,粒子物理和統計力學。

人才培養:促成中科大少年班創立

在培養基礎人才上,李政道曾提出,用全民選拔方式選出少數約十三四歲且有條件培養的少年,連續培養一段時間使之成爲基礎研究領域人才,即培養“一支少而精的、不脫離羣衆的中國基礎科學工作隊伍”。

中科大少年班學院官網2021年發表的一篇題爲《李政道與少年班》的文章顯示,李政道先生關於基礎科學人才選拔和培養的思想像一顆種子播撒在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科大這片“生長”科學的“土壤”裡。197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的通知》,在隨後的幾個月內,全國各地人民羣衆紛紛給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科委)、中國科學院和各地科技領導部門寫信,踊躍向國家提建議、獻成果、薦人才。中國科學院將破格選拔人才作爲貫徹落實中央“快出人才、早出人才、多出人才”的重要措施,中國科學院下屬單位根據院領導的批示破格錄取了一批自薦求學者。中國科大少年班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8月5日晚間,少年班畢業生王林(化名)向記者講述了少年班學習生涯對自己研究工作的幫助。

李政道非常重視對於基礎科學的研究,而中科大少年班同樣重視打好數理基礎。王林對記者表示:“中科大少年班非常強調數理基礎的打牢。在這種培養模式下,我們能夠打下堅實的學科基礎,爲我在後續的研究中把握問題本質、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提供了有力支持。”

關於在少年班的學習,其表示:“我們相較於同齡人更早地進入大學,而少年班注重科研早接觸,我們在本科未成年階段就有很多機會參與到實際科研項目中。在研究初期允許並鼓勵試錯,讓我們對科研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充分找到自己感興趣和適合的研究方向,提高了我們科研中的容錯率。此外,由於我們完全開放的專業選擇,中科大少年班還匯聚了來自不同學科背景的優秀學子,我們之間的跨學科交流與合作,極大地拓寬了我的學術視野,促進了知識的融合與創新。這種跨學科的視角,使我能夠在研究中更加全面地考慮問題。”

對於少年班學習生涯對工作、研究的影響,其表示:“我覺得中科大少年班是有着科學家精神傳承的。雖然我本人是一個很普通的研究人員,但在這裡的學習中,我確確實實地感受到了前輩們以及同齡人對科學的熱愛與執着追求,這種精神鼓舞了我在科研中前行。”

正如上海交大在訃告中所言:“他(李政道)淡泊名利、篤行致遠的科學精神,將永遠激勵一代又一代中國科學家與學子不懈奮鬥,鑄就中國科技新的輝煌。李政道先生的逝世是全球科技界的重大損失,我們沉痛悼念並深切緬懷李政道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