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光幾十億,到頭來不是荒廢就是拆除!全國古鎮爲何批量倒閉?
曾幾何時,古城古鎮如雨後春筍般遍地開花,承載着人們對傳統文化的嚮往和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然而,時光荏苒,當我們再次踏足這些曾經熙熙攘攘的古鎮時,卻發現它們已然成爲了無人問津的“空城”。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投資巨大的項目淪爲爛尾工程?這些古鎮的命運又能否迎來轉機?
古鎮
全國爛尾的古鎮
漫步在張家界大庸古城,眼前的景象令人唏噓不已,這座耗資25億元打造的“明星項目”,如今卻門可羅雀,冷清得令人心酸。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大庸古城僅吸引了2300名遊客,平均每天不足20人,曾經熱鬧非凡的街道如今空無一人,商鋪緊閉大門,彷彿時間在這裡凝固。
古鎮
而大庸古城的困境並非個例,在湖南常德,投資高達50億元的桃花源古鎮同樣陷入了尷尬境地,這個曾被譽爲“掘之不盡的富礦”的項目,如今已淪爲一座雜草叢生的“空城”。
走在曾經規劃爲“特色餐飲、五星級酒店、特色客棧”的區域,眼前只有荒廢的建築和破敗的景象,原本是要打造一個集旅遊、文化、休閒於一體的度假勝地,可現在卻連遊客都沒有。
古鎮
再看濟南的宋風古城,這個總投資40億元的項目同樣陷入了困境,明明在2020年的時候,還被列爲山東省“明星項目”,可幾年過去了,一期工程依舊未能完工。
記者實地探訪時發現,整個工地一片寂靜,雜草叢生,看起來已經停工多時,從官方微信公衆號的狀態來看,2023年2月項目施工就沒了下文。
古鎮荒廢
這些案例只是全國衆多陷入困境的古城古鎮項目的縮影,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古鎮超過2800座,其中相當一部分面臨着經營困難、遊客稀少甚至爛尾的窘境。
究其原因,許多項目在前期調研和規劃上存在嚴重不足,很多古城古鎮項目是在不尊重市場和行業規律的情況下匆忙上馬的,決策者往往過於樂觀,忽視了項目的可持續性和市場需求。
古鎮荒廢
除此之外,資金鍊斷裂也是導致項目爛尾的重要原因,以益陽江南古城爲例,這個投資約10億元的項目甚至還沒建成就已經爛尾。
當地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房子賣不出去,資金鍊出了問題”,這座花費約10億元的江南古城,在今年6月份,雜草已高過人身。
古鎮荒廢
而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些爛尾的古城古鎮不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還給當地環境和社會發展帶來了負面影響。
荒廢的建築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可能成爲安全隱患,面對這樣的困境,如何盤活這些“沉睡”的資產,成爲一個大難題。
古鎮
古鎮的輝煌與落寞
回首十年前,古城古鎮項目如同一股熱潮席捲全國,在文旅融合的政策背景下,各地政府和投資者紛紛將目光投向這個被視爲“聚寶盆”的領域。
一時間,“打造特色小鎮”“重現古城風貌”成爲了各地爭相追逐的目標。
古鎮
2014年,我國旅遊業全面融入國家發展戰略體系,“旅遊+”和“大旅遊”概念應運而生,在這樣的背景下,古城古鎮被視爲快速吸引人流、拉動消費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利器。
各地政府希望通過打造標誌性項目來脫穎而出,搶佔文旅市場的制高點,於是,我們看到了一個個雄心勃勃的古鎮規劃紛紛出爐。
古鎮
投資動輒數十億元的項目比比皆是,仿古建築拔地而起,各種“非遺”元素被植入其中,開發商們信心滿滿,憧憬着未來源源不斷的遊客和滾滾而來的財源。
然而,輝煌的背後卻隱藏着隱憂,很多項目只是一味追求“形似”,卻忽視了“神似”,他們複製了古建築的外表,卻沒有傳承其中的文化內涵。
古鎮
確實,在古鎮建設的熱潮中,不少項目陷入了同質化的泥潭,走進這些新建的“古鎮”,你會發現它們彷彿是從一個模子裡刻出來的。
青磚黛瓦、飛檐翹角,街道兩旁是各式各樣的“老字號”商鋪,看起來真的有那種古代的感覺,然而,當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端倪。
古鎮
這些所謂的“百年老店”其實都是新粉刷的門面,裡面售賣的不過是各地大同小異的旅遊紀念品,從這就能看出,這些“僞古鎮”,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文旅地產項目罷了。
隨着時間的推移,古鎮項目的弊端逐漸顯現,據統計,全國已開發或正在開發的古城古鎮超過2800座,但其中相當一部分面臨着經營困難、遊客稀少甚至爛尾的窘境。
古鎮
究其原因,是這些古鎮存在許多關鍵問題,就比如前期調研不足,盲目跟風。很多開發商被成功案例的光環所迷惑,沒有深入分析本地的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就貿然上馬。
這樣造成的局面就是,一些並不具備歷史文化底蘊的地方,硬是被打造成了所謂的“千年古鎮”。
古鎮
除此之外,不少項目在設計時過於追求表面的“古色古香”,卻忽視瞭如何將現代元素與傳統文化有機結合。
這樣一來,這些古鎮雖然看起來“很古”,但卻缺乏吸引力,無法滿足現代遊客的需求。
古鎮
還有資金鍊不完善的問題,一些項目在啓動時信心滿滿,但隨着時間推移,發現收益遠不及預期,資金鍊斷裂,最終導致項目爛尾。
同時,運營能力不足也是一個普遍問題,很多開發商擅長房地產開發,但對於如何運營一個文化旅遊項目卻缺乏經驗,即便建成了,也無法吸引遊客長期駐留消費。
古鎮
開發商都想複製麗江古城或者烏鎮的成功,但忽視了這些地方的成功是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多年運營經驗之上的,不可能花幾年時間、投入幾十億,就能打造出一個“網紅古鎮”。
面對古鎮項目的困境,如何在保護歷史文化的同時,讓這些投資巨大的項目重新煥發生機,成爲了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古鎮
古鎮如何翻身?
成功案例的經驗值得借鑑,以洛邑古城爲例,這個位於河南洛陽的項目通過“漢服+旅遊”的主題定位,成功吸引了大量年輕遊客。
近年來,隨着漢服文化的興起,洛邑古城就被打造成一個漢服愛好者的“聖地”,不僅有漢服租賃、攝影服務,還定期舉辦漢服文化節等活動,讓遊客有沉浸式的體驗。
洛邑古城
這種做法不僅吸引了目標客羣,還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自從古城有了漢服主題,租賃漢服店的生意比以前好了不少,不僅有遊客來買,還有不少本地年輕人也成了常客。
而融入現代科技也是一個可行的方向,可以考慮利用AR、VR等技術,爲遊客創造新穎的打卡點和互動體驗。
洛邑古城
比如,通過AR技術還原歷史場景,讓遊客彷彿穿越回古代;或者利用VR技術,讓遊客體驗古代工匠製作工藝品的過程。
在信息時代,僅僅依靠傳統的觀光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年輕遊客的需求,如果古鎮能有一些高科技的互動項目,年輕遊客會更有興趣去體驗。
洛邑古城
除此之外,打造獨特的文化IP也是一個重要方向,每個古鎮都應該有自己的“鎮魂之作”,也就是核心的文化故事或歷史事件,這需要深入挖掘當地的歷史文化資源,找到能夠打動人心的故事。
以浙江烏鎮爲例,它成功地將“江南水鄉”的意象與現代藝術完美結合,通過舉辦烏鎮戲劇節等活動,塑造了獨特的文化品牌。
烏鎮
同時,古鎮項目應該更多地與現代需求結合,打造差異化產品,比如,可以考慮發展文創產業、特色民宿、主題餐廳等,以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
我們要明白,遊客來古鎮不僅僅是爲了看古建築,更是爲了體驗一種生活方式,所以,在設計時要考慮如何讓遊客在這裡找到獨特的生活體驗。
古鎮
而對於那些已經陷入困境的項目,可以考慮將其交給市場,通過拍賣或引入有實力的民營企業來盤活資產,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古鎮項目的活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採取何種方式,都需要在尊重歷史、保護文化的基礎上進行,古鎮不是主題公園,在進行改造和創新時,一定要尊重歷史文脈,保護好文化遺產。
只有這樣,才能讓古鎮既有歷史底蘊,又富有現代魅力。
古鎮
觀察者網2024—12—10“空城”、爛尾,“批量生產”的古城古鎮宿命難測
結語
古鎮項目的興衰折射出我國文旅產業發展的縮影,從最初的熱火朝天到如今的冷清落寞,這些耗資巨大的項目經歷了從天堂到地獄的轉變。
然而,這並不意味着古鎮文化旅遊的末路,相反,它爲我們敲響了警鐘,提醒我們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更要注重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古鎮
未來的古鎮建設,需要我們在保護歷史文脈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打造獨特文化IP,滿足新時代遊客的需求。
只有這樣,這些沉睡的古鎮才能真正煥發新生,重新成爲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文化紐帶,實現文化與經濟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