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週刊/進出口都衰退! 市值6千億企業大打碎鏈對策
▲當全球供應鏈因保護主義變得破碎,臺達電副總裁蔡榮騰、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等6位企業家,認爲應變之道是做出非你不可的價值。(圖/商業週刊/攝影駱裕隆)
文/林洧楨、楊少強臺灣的經濟數字變好了嗎?下一步,臺商該怎麼走?
今年第三季,臺灣經濟成長率數字達到2.91%,是亞洲四小龍之冠。
然而,若細分主計總處的數字可知,GDP主要由民間消費、政府消費、資本形成(投資)、淨出口(出口減進口)四大項目組成。第三季臺灣整體商品出口金額,其實是衰退,但因爲商品進口衰退幅度更大,兩者相減後,使淨出口反逆勢成長,對臺灣第三季GDP產生正面助益。
這代表,臺灣第三季經濟成長率冠絕四小龍,不是轉單效應導致出口大增,而是因爲進口大減。
在所有的數字中,只有「資通與視聽產品」及「電子零組件」,有受到轉單效應而出口大增,其餘都是衰退。
臺商,還有一場硬仗要打,但,仗該怎麼打?
11月7日,商周與渣打銀行合辦的《贏戰碎鏈時代》論壇中,包含臺達電副總裁蔡榮騰、研華執行董事何春盛、友嘉集團總裁朱志洋、中菲行資深顧問林天送、新漢董事長林茂昌、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這羣企業市值超過六千億元的廠商,分享他們的做法。
中國正強化國進民退政策,意指中國國營企業將入場取代民營企業的角色。
全球第三大工具機集團、友嘉總裁朱志洋不認爲,中國會因爲國家干預,市場經濟因此失靈。他說,中國企業的狼性與應變力非常強,對國進民退會「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他說,過去民營企業應用很多政府官員的關係,所以不強;但現在,他們知道政府關係不能用了,對策是要把自己身體、企業弄好,這反而成爲「臺灣企業要注意的危機」。
臺達電副總裁蔡榮騰則建議,臺商若仍要搶進,中國「下沉」市場是一大機會點。
下沉市場,是中國三、四線城市的消費市場,中國三、四線城市雖然月收入不到人民幣5千元,但普遍無房貸壓力,可支配所得比不輸一線城市。蔡榮騰認爲,只要抓住居民務實購物需求的特性,就很有機會挖到小金礦。
根據渣打銀行高級經濟分析師符銘財的細算,中國已經佔全球經濟成長貢獻度的3分之1,對臺商而言:「你怎麼可能放棄中國這樣一個市場?」
全球出貨量最大的伺服器機殼廠—勤誠興業,中國產能貢獻8成營收,去年即便經歷貿易戰,但淨利卻創歷史新高。
勤誠興業董事長陳美琪說,一場戰爭,反而讓她看到「到處有黃金」。
她說,其實勤誠是家「只有工業1.5」的落後機殼廠,今年淨利大爆發,靠的就是管理財。4年前,她導入的精實管理是關鍵,此外,她經由重新檢視生產流程,發現過去36年砸下70億元,委外製作模具的結果,反而讓自己沒了核心模具能力,因此開始投資上海的模具中心,建立模具資料庫,把最難的東西化繁爲簡,再透過數據彙整,做出差異化、客製化的服務。她說:「客戶要的東西,我們昨天就想好,有點寵壞客人。」
調好內部體質聽來很尋常,但「我們這樣投資最少,如果(一開始就)用最貴的機械手,(我們反而會)死得最快。」陳美琪說。
這些鋪陳,都是基本功。
另一家從工業電腦跨入智能系統的新漢,董事長林茂昌想做開放標準的工業4.0智慧控制系統,這能讓多達4、50種機械設備可以被串聯在一起,不須經營系統商,買家自己就能按照自己需求規畫設計,或調整自家工廠的工業4.0生態體系。
但爲此,林茂昌犧牲每年EPS(每股盈餘)一半的淨利,投入研發,耗時3年多,「我說如果不是Co-founder(共同創辦人)的話,我這個CEO很早就被換掉了。」
然而,這個「剛進入收割期」的產品,已帶動新漢今年上半年淨利較去年成長近一倍。
保護主義興起,供應鏈也變得破碎,臺商不能只有中國,還必須發展其他市場,「未來佈局分散」是一大趨勢。
然而,資源有限的小臺商要如何挑戰全球市場?何春盛建議要先看哪個市場最大、最重要,不是選一個簡單的市場就好,就算沒能力設廠,也要設服務據點,貼近客戶才能瞭解需求,否則,「在雲端上做決策大部分都會失敗。」
何春盛說,要躋身全球前三大市場,必須有「仰攻」的策略,就像研華搶進美國時,發現臺商搶不到當地一流人才,就會先找臺灣留學生,再花時間培訓。
以上3條路,有資源的可以都做。但在場臺商都有共識:若要做,就得深入做非你不可的事,纔可能打贏戰爭。
【更多報導】
60歲「被失業」,應該存夠錢,爲何要擔心家計?被刻意掩蓋的中年失業真相
零負利率時代真的來了!領薪水的你一定要認清:活愈久,錢被偷走愈多
一個故事告訴你》找朋友買東西最大好處:不是「便宜」,是拿到「買得起的好東西」
55年老公司,把膠水變年營收146億生意!南寶小白膠,黏住Nike、Adidas的4經營秘密
大腸癌、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都跟它有關!避開2種最常見的「環境毒素」
※精彩全文,詳見《商業週刊》1670期。※本文由商業週刊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