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航天: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如果僅僅是不斷重複體制內航天已經取得的成功,只能說明商業航天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商業基因。這不是商業航天,而是赤裸裸的資本航天。

商業航天: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文 | 蘭利東(零重力實驗室創始人)

速讀:

1、好奇心驅動航天商業化

2、價值觀和商業基因決定商業航天的未來

3、商業航天應該形成合力

所謂“羅馬的歸羅馬,愷撒的歸愷撒”,並不是所有的領域都適合用市場經濟的理論。有些領域,特別是那些需要持續投入、不斷創新,又在商業價值上尚不清晰的領域,就需要國家力量的支持,來實現突破和可持續發展。

但近些年,隨着馬斯克火星殖民計劃的提出、貝索斯和維珍航天亞軌道旅遊的成功實現,突然之間,航天和普通人的距離不再那麼遙遠了。業界期待,航天能夠像航空一樣,在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短短十數年之後,航空事業就像脫繮野馬,奔向了廣袤的草原。軍事航空、商業航空、競技航空、私人航空等一系列應用噴涌而出,鋪天蓋地涌入人類社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出行、物流方式,讓我們的活動空間從地面升至雲霄。飛機也從原來的玩家、科學家手中,飛入尋常百姓生活,商業價值爆發式成長,無數的資本蜂擁而來,成就了現在的航空偉業。

當下的航天產業,也正在慢慢地打開商業之門,讓人們遠遠窺見一個充滿神秘感、又引人入勝的未來,既充滿未知和危險,又如此地吸引我們。技術的進步撩撥着全人類的好奇心,商業公司一次次的火箭升空、衛星入軌,讓我們感覺,原來自己離宇宙是如此之近。

好奇心驅動航天商業化

好奇心是商業的催化劑,航天必須要能夠持續地調動普通人的好奇心,讓萬億雙眼睛緊緊盯着商業航天的一舉一動,爲不斷創新的成果而歡呼雀躍,爲失敗而扼腕嘆息。商業航天也要不斷探索和發現宇宙的奧妙,引導公衆瞭解宇宙、瞭解地球,也瞭解商業航天將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潛力無限的市場。在市場無形之手的指揮下,源源不絕的資本、資源將進一步推動航天商業化,最終將人類帶向外空,踏上地月旅行、火星殖民、飛出太陽系的夢想之路。

航天商業化的過程是一個好奇心驅動的過程,這種好奇心來源於偉大科學家的顛覆性技術、來源於商業鬼才一次次令人拍案叫絕的商業運作,更來源於無數人對浩瀚太空的無限想象。

不同於傳統航天的“萬無一失”,基於好奇心的商業航天在發展過程中,一定會有失敗甚至是慘敗,這是規律使然。

但商業航天的基因天然就帶有冒險、創新和敢於不斷面對失敗的屬性,一次偉大的商業成功必然會經歷無數次的失敗和反覆。商業航天要想取得真正意義上的突破,絕不能侷限於當下流行的模式創新和集成創新,必須堅定地追求原始創新。如果僅僅是不斷重複體制內航天已經取得的成功,只能說明商業航天還沒有建立自己的價值觀和商業基因。這不是商業航天,而是赤裸裸的資本航天。

價值觀和商業基因決定商業航天的未來

從商業出發的價值觀,讓商業航天和市場能與生俱來地緊密結合。美國在商業航天市場探索方面已經做出表率,政府讓渡商業利益,改變傳統市場格局,打破行政壁壘,爲商業航天提供市場土壤。國內近期提出的“全國統一市場”,也在爲商業航天提供打破行政壁壘、地域限制的機會,我們期待着相關政策後續能夠進一步地細化和落實。

保持商業航天冒險、創新的基因屬性。如果將時間倒退到2018年,那是中國商業航天想法滿天飛、奇思妙想不斷的時期,太空採礦、地月旅行、太空實驗、直播地球、太空加油站、天梯、火箭回收、海上回收等新奇的想法如泉水般涌現出來。正是這些看上去有些不着邊際、漫無目標的想法,吸引了大羣青年人涌入商業航天,夜以繼日地投入到追逐夢想,開創未來之旅。

商業航天作爲航天產業的新勢力,在短短几年的發展中已經逐步建立起區別於傳統航天的產業鏈雛形,從基礎器部件、材料加工到整星整箭的設計總裝,技術上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和進展。

但現實並不這麼簡單。同行間的無序競爭、不斷收緊的人才流動政策、行政管理的不完善,讓青年們一夜白了不少少年頭,讓他們不得不在疫情下的漫漫長夜中,重新審視自己曾經堅持的冒險、創新基因是否正確。商業航天的源動力就是好奇心,冒險和創新是滿足好奇心的最優選項。如何在規範行業發展的同時能保持這份初心,是提交給每個人的問題。

行業之內,現在還有多少人在爲從前的理想而努力?衆多的星座計劃、編隊衛星和太空採礦,能持續運營的鳳毛麟角,到底是我們被現實的殘酷擊敗了,還是由於放棄理想而隨波逐流或去曲意迎合一些資本的淺浮呢?商業航天的出路在於原始創新,如果我們放棄了自身冒險、創新的基因,而去追逐短期、膚淺的利益,那商業航天的未來又將何處安放?

商業航天應該形成合力

商業航天同仁們要放開心胸,坦蕩爲人爲業,要有產業大格局。選擇原創性創新這條路,途中難免遭遇失敗、挫折,無論是公衆還是我們自己,既要對失敗存有一份敬畏,又要能夠泰然處之,不要害怕壓力,冷靜面對失敗。隱瞞不報、閃爍其詞甚至造假粉飾,都是要不得的。一方面,我們要學習國家航天,失敗時,努力歸零查找原因,形成資料和數據,累積失敗的各種原因,形成有效應對模式。另一方面,抱持開放心態,可以將失利的原理分析製作成短視頻和動畫等資料,不僅與同行分享,讓大家少走彎路;同時,大膽面向公衆廣泛傳播,客觀、正面解讀,幫助公衆瞭解航天的複雜性和技術難度,由此產生對航天更強烈的探索之心,吸引更多年輕人投身到航天事業中,這將是行業生生不息的堅實依託。

重新審視當下的行業現狀,公衆好奇心的滿足,大部分還是由傳統航天承擔的,載人航天、北斗組網等重大項目支撐了人們對航天的夢想與期待。商業航天公司在其中的貢獻甚少,不敢想象,缺少羣衆基礎的商業航天能走遠?如果商業航天的同仁無法形成合力,仍持續開展低水平重複和無序競爭,羣衆離開我們的那一天,也將是行業衰落之時。

以上論點,只代表個人不成熟的想法,最後衷心祝一聲:商業航天,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

(文於2022年6月19日)

>End

本文系“太空與網絡”公衆號原創,轉載全文及引用核心觀點至微信公衆號或其它新媒體平臺、及網站,請註明出處、公衆號ID及作者。感謝支持有態度的媒體!

未按照規範轉載及引用者,我們保留追究相應責任的權利

部分圖片難以找到原始出處,故文中未加以標註,如若侵犯了您的權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

HISTORY/往期推薦

充滿激情的新時代,

充滿挑戰的新疆域,

與踔厲奮發的引領者,

卓爾不羣的企業家,

一起開拓,

一起體驗,

一起感悟,

共同打造更真品質,

共同實現更高價值,

共同見證商業航天更大的跨越!

——《衛星與網絡》,觀察,記錄,傳播,引領。

· 《衛星與網絡》特別顧問:王兆耀

· 《衛星與網絡》編輯委員會

高級顧問:王國玉、吳煒琦、劉程、童旭東、相振華、王志義、楊烈

編輯委員:曹志剛、陳嵩輝、鄧中亮、荊繼武、景貴飛、郎燕、劉進軍、劉天雄、寧振波、秦智、汪春霆、吳季、徐小舒、閻麗娟、趙敏、肇啓明、周建華、朱鐸先

· 《衛星與網絡》創始人:劉雨菲

· 《衛星與網絡》副社長:袁鴻翼

· 《衛星與網絡》常務副社長:冉承新

· 微信公衆號(ID:satnetdy)團隊

編輯:豔玲、哈玫

主筆記者:李剛、魏興、張雪松、霍劍、樂瑜、朝天椒、黑法絲、刀子、趙棟

策劃部:陳紅晞、 楊豔

視覺總監:董寧

專業攝影:馮小京、宋煒

設計部:顧錳、潘希峎、楊小明

行政部:姜河、林紫

業務部:王錦熙、瑾怡

原創文章轉載授權、轉載文章侵權、投稿等事宜,請加微信:18600881613

商務合作;展覽展廳設計、企業VI/CI及室內設計、企業文化建設及品牌推廣;企業口碑傳播及整體營銷傳播等,請加微信:13811260603

雜誌訂閱,請加微信:wangxiaoyu9960

·衛星與網絡各分部:

成都分部負責人:沈淮

長沙分部負責人:賓鴻浦

西安分部負責人:郭朝暉

青島分部負責人:江偉

·衛星與網絡總部負責人:農燕

·會議活動部負責人:喬顥益

· 投融資及戰略層面合作:劉雨菲

·本平臺簽約設計公司:一畫開天(北京)文化創意設計有限公司

· 航天加(深圳)股權投資基金管理負責人:楊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