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研良語-振興券產生的競爭力綜效

振興券具有刺激消費者信心,提振民間消費力與增加業者營收的積極效果。圖/本報資料照片

因疫情再起,防疫警戒對國內經濟的衝擊相當嚴重。根據本院最新一期發佈的商業服務業景氣循環同行指標綜合指數(Coincidental Cyclical Composite Index for Service Industry,CCCIS),於2021年7月降爲-1.18個標準差,若無改善,預測到明年2022年1月可能會持續降爲 -2.02個標準差,意即若屆時商業服務業景氣仍無改善,受到疫情衝擊的國內商業服務業景氣將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低迷。同時,CCCIS針對部門別與產業別交叉檢視,發現疫情衝擊下,民間企業投資、生產製造、出口偏旺,但服務消費內需偏弱,形成了外熱內冷,嚴重不均衡現象;筆者觀察振興券產生的競爭力綜效有三大面向:

首先,振興券具有刺激消費者信心,能提振民間消費力與增加業者營收,特別是幫助批發零售業等那些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實體店家和小商販,因此振興券設定有適用範圍和使用期限。消費者信心,亦稱爲消費者情緒(Consumer Sentiment),是消費者主觀心理的一種狀態。在疫情衝擊下,除了因防疫管控直接造成商家收入銳減外,消費者面對就業環境、收入高度不穩定、不確定的經濟前景,以及各種潛在的財務風險,也間接造成消費者在支出上多傾向保守。振興五倍券和去年政府發送的三倍券同樣具有嘗新性價值 (Epistemic Value)與功能性價值 (Functional Value),經過去年三倍券驗證具有刺激消費者信心,提高採購意願的積極效果。

其次,電商時代與疫情下的零接觸商機在全球市場創造了令人驚豔的數位經濟成績,但是,不同產業的經濟韌性或有差別,此時此刻面臨生存危機的傳統批發零售業與餐飲業的策略優先排序,大多是先求生存,補足之前虧損的營收,再求導入描繪美好未來的數位轉型。根據資策會調查,去年非店面零售業的網路銷售額年增20.3%、綜合商品零售業的網路銷售額年增37.2%,顯見大量交易已轉移至線上通路平臺。在宅經濟升溫,各產業力拼數位戰力的趨勢下,政府也期待透過行動支付、電子票證或信用卡個人綁定或數位共同綁定,或推或拉幫助身陷疫情困境中的傳統批發零售業與餐飲業,提高無現金交易數位化服務。

第三,提高數位振興券綁定比例,體檢電子化政府運作效能,加速數位經濟基礎建設發展。雖然朝野對政府應積極改善受疫情影響國內經濟有高度共識,但對於是採取發放振興五倍券或直接發放現金卻沒有共識,並且在振興券的紙本印製費用議題上,一直面臨在野黨的批評與挑戰。或許也因此,促成政府希望可以藉由數位科技的特性將劣勢或困境轉化成勝局,在朝野公共政策之間找到一個的平衡點,祈能在高度不確定性的變動環境中,透過提高數位綁定振興券勝出。

雖然我國電子化政府在全球評比向來名列前茅,但由於人類做決策時會受到的各種限制和干擾,數位落差(資訊落差) 更擴大不同資訊素養民衆之間從振興券獲得的利益,加上數位科技向來不擅長滿足我們的社會性價值 ( Social Value)、情感性價值 (Emotional Value)的需求,例如對紙本交易的信任、使用紙本券傳統交易的儀式性行爲等,因此,在大多數民衆對數位科技的信任與使用仍在不同發展程度的情境下,導致民衆在預約或數位共同綁定等操作過程中,遭遇到各式各樣的狀況,讓政府與協力的金融機構灰頭土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