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花錢治水?別隨口又浪費公帑(陳建維)
凱米颱風過後,賴清德表示臺灣一定要擁有更強大、有彈性的救災體制,也要有能夠抵抗天災地變的「基礎關鍵設施」。曾薏蘋截圖
改選後的民進黨於7月31日召開新一屆中常會,身兼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在會中特別表示,有鑑於上週凱米颱風來襲造成全國超過1萬5千起災情,農業及民衆財損累計超過數十億元,許多地區尤其是高雄大淹水及各地頻傳的土石流,讓他認爲強化社會韌性相當重要,他進一步表示臺灣一定要擁有更強大、有彈性的救災體制,也要有能夠抵抗天災地變的「基礎關鍵設施」。
話說得漂亮,但骨子裡的賴總統又在盤算如何花錢了嗎?此次高雄大淹水,早已引起許多民衆質疑過去的治水預算都花在哪裡,國民黨立委陳菁徽翻出蔡政府時期的前瞻預算,民進黨早在當時編列了884億元執行「水與安全-縣市管河川及區域排水整體改善計劃」;王鴻薇也直指高雄市從中央拿到的治水預算高達80多億,是南投縣的十倍!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亦表示臺灣治水「花的錢已經是荷蘭人的一倍」,政治人物不能有「一淹水就忙着說要編多少預算」的壞習慣。
據統計,凱米颱風侵襲臺灣期間光是高雄茂林區的測站,兩日累積雨量就超過1800毫米,高雄平地單日降雨也高達887.5毫米。目前臺灣大部分城市的下水道排水系統標準是每小時可排放40至50毫米的降雨量,其中首善之都臺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全臺最高的78.8毫米,但面對短時強降雨,積、淹水也時有所聞,所以面對極端氣候的暴雨,政府當然不能只思考花錢蓋下水道以改善淹水。
即使從改善基礎設施着手,也需要經過規畫、設計、發包及施工,亦是一條漫漫長路,政府應積極作爲的當是以此次淹水爲鑑,強化城市積、淹水監測管控,針對易淹水地區強化預警,提醒民衆預先安置好如車輛等可能受災之動產,如果真的再度發生淹水情事,一方面可降低民衆財損、二方面復原時間也較爲迅速,這纔是能避免民衆財產損失的方式,至於政治人物隨口承諾再度花錢改善淹水,大可不必!(作者爲臺北市青年聯合會理事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