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和平培育民主 備戰滋生獨裁(程志寰)

總統府。(中時資料庫)

長期以來,許多學者和政治人物都指出臺灣的民主發展陷入了一種制度或結構上的困境。也就是總統有權無責、行政院長有責無權,立法院民意代表機構無法有效監督、制衡行政權的問題。連賴清德都曾在2019年認識到該問題,且提出應推動憲政改革,讓立法機構民意代表擔任閣員的「準內閣制」改革方向。諷刺的是,賴清德上任後態度丕變,不僅將立法院推動的國會改革法誣陷爲「擴權」和「中共滲透」,甚至口出狂言地警告在野黨,其民粹青鳥部隊隨時可以飛出來對他們施壓。此外,民進黨政府還在選舉期間動用《反滲透法》之名,啓動檢調系統大肆約談藍營里長,其以不正當方式欺壓基層民選公職、打壓政治對手的企圖顯而易見。

以上種種跡象顯示出臺灣民主正面臨着嚴重倒退。而民進黨總是用「芒果乾」來催眠羣衆,強調社會必須進入準動員狀態,任何違逆執政當局政策的行爲都可能是境外敵對勢力的滲透、顛覆。換言之,民進黨正在用所謂的「備戰體制」摧毀臺灣的民主體制。

一、戰爭動員與法西斯獨裁

綜觀歷史就可以發現,以備戰或戰爭爲藉口,獨攬大權、破壞民主的案例並不少見。最著名的就是納粹黨對威瑪體制的破壞,並將德國推向法西斯主義。1933年1月希特勒上任德國總理時,其所屬政黨並非德國最大黨,也沒有得到超過半數的民意支持。但他通過2月的國會縱火案抹黑左派政黨,將這些政敵打成通過暴力行動破壞國家團結的罪人,指示警察可用最強硬的手段對付他們,並藉此取消威瑪憲法所保障的公民人身和言論自由。接着又在3月通過《授權法》,徹底擺脫國會和憲法的限制,使政府當局的權力完全不受控。在此基礎上,德國便頭也不回地走向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另一案例就是創建法西斯主義的義大利政客墨索里尼。他強調唯有通過戰爭和擴張,義大利才能恢復羅馬時代的榮光。其政黨在選舉中獲得7成國會席位後,隔年墨索里尼就宣佈法西斯黨爲義大利唯一的合法政黨,親手埋葬了民主選舉體制,並積極投入軍事準備,對外發動侵略戰爭。

在兩位法西斯主義者一手推翻自己國家的民主體制,獲取完全不受控的權力的過程中,他們主要是倚靠兩個方法來煽動羣衆的民粹支持。一是將國內政敵抹黑爲傷害國家、社會的叛徒或危險分子;二是特別崇尚戰爭,且認爲戰爭是解決重大社會問題、使國家獲得利益和尊嚴的唯一方法。

二、「雙戰」的終結:臺灣民主歷程的重要節點

除了德國、義大利法西斯政權之外,中華民國在大陸和臺灣時期的民主發展遲滯到1980年代末期的原因也和備戰體制息息相關。

在對日抗戰期間當然沒有民主發展的條件和環境。在抗戰結束後,國府又因爲國共內戰,於1948年頒佈《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使政府和總統的權力不受1947年12月25日施行的憲法所限制。1949年中華民國政府遷臺後,在國家處於內戰、國際處於冷戰的「雙戰」結構下,白色恐怖壟罩全島,民主和人權的發展也自然而然陷入長久的停滯。

儘管在戒嚴期間就已經有許多懷抱理想的前輩們前仆後繼地在爭取民主與兩岸的和解。但直到1980年代末90年代初冷戰結束,臺灣才最終走上解嚴和終止《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正途。兩岸也從這一時期開始恢復交流和人員往來,與親人闊別多年的外省老兵終於能夠回家探親了。言論和集會結社自由不受箝制後,各種多元價值觀逐漸出現,改善勞工待遇、保護環境等社會運動也開始盛行。因此,「雙戰」結構的終結是臺灣民主、人權得以迅速發展的重要因素。

三、和平運動就是新的民主運動

如今,在美國推動新冷戰政策,以及民進黨政府抗中保臺的戰爭動員下,新的「雙戰」結構再次籠罩着臺灣。在此結構下,民進黨政府正在建構新的備戰體制社會,這注定會破壞臺灣過去30多年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民主法治社會根基。巧合的是,民進黨政府的論調與當年歐洲的法西斯國家類似,即強調備戰纔是臺灣最好的選擇,似乎這是解決兩岸問題的唯一方法;而且動輒將其他追求和平、強調與大陸協商對話的政黨抹黑爲「境外勢力代理人」。因此我們看到少數總統賴清德上任後對代表着過半民意的藍白立委所通過的法案如此不屑一顧,還不斷動員青鳥上街逼供藍白立委。這顯示出臺灣的民主發展很可能在民進黨的備戰動員下陷入嚴重停滯或倒退。

綜上所述我們必須指出,在臺灣推動和平運動、呼籲所有臺灣人參與進來的重要理由是:民主之花只能盛開在和平的土壤上,而備戰動員必然將滋生法西斯獨裁政權。作爲珍視民主法治價值的臺灣人,我們更應該要站出來守護和平、反對備戰。一旦臺灣徹底走向備戰體制,沒有了和平穩定的環境,民進黨和青鳥的進一步納粹化、黨衛軍化恐將勢不可當。

(作者爲臺灣人民守護民主正義連線青年部長)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