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論壇》「保臺」不應淪爲「攬炒」的修辭(張鈞凱)

今年7月美國前防長艾斯培來臺鼓勵臺灣「全民皆兵」,這恐怕是美國政界不分黨派的共識,蔡政府遂行的「保臺」,借用香港「勇武派」的術語來說,就是要「攬炒」(玉石俱焚)。(圖/本報系資料照)

近來臺海情勢緊張嚴峻,內有資本家「民兵鄉勇」的招募,還有候選人要求籤署「不投降承諾書」的四面出擊,「保臺」之聲此起彼落,蔚爲一股輿論熱潮。不過,「保臺」究竟葫蘆裡賣什麼藥,人們在簽下承諾書或者報名表之前,應該有權利問清楚。

還記得今年7月美國前防長艾斯培來臺訪問,他爲「美臺友好」獻出了「堅若磐石」之計,那就是鼓勵臺灣不分男女老幼「全民皆兵」。不要以爲這是艾斯培的突發奇想,恐怕是如今美國政界不分黨派看到烏克蘭的經驗後,對臺灣寄予新的厚望。

拜登政府通過新一批對臺軍售案,但項目卻以彈藥後勤補充爲主,就能看出美方挾着「不對稱作戰」的想像,從而調整了對臺軍售的方向。而且眼光已經退縮到開戰伊始的D-Day,等於要臺灣「全民」做好打「巷戰」的準備。以臺灣地理環境條件來看,所謂「不對稱作戰」訴求的以小搏大、以弱鬥強,最後真正上演的可能是短兵相接、近身肉搏。

美國心裡想的「保臺」,是要臺灣人人成爲它抵禦北京突破第一島鏈的人肉盾牌。借用香港反修例風波「勇武派」的術語來說,就是要「攬炒」(玉石俱焚)。別忘了去年12月還有美國學者在軍事期刊鼓吹臺灣要先自毀自宮,採取「焦土戰略」阻嚇中國大陸的「入侵」。美國人的方案百百款,但內在理路都是相通的,爲的是美國的國家利益,而不是臺灣的利益。

這一套名爲「保臺」實爲「攬炒」的思維,正在臺灣「潤物無聲」滲透社會大小孔隙。前陣子蔡英文總統正面肯定了八二三炮戰與蔣經國的歷史意義,令很多人跌破眼鏡。其背後真正的意圖,恐怕不只是選舉考量要拉攏藍營支持者,而是正在建構一種重新詮釋歷史的「保臺」史觀。

這一點,從她今年7月難得現身在「乙未保臺戰役」紀念儀式看得更爲清楚。她除了感念先烈之外,重點其實放在了強調「義勇軍在前線作戰,也有鄉親援助軍糧,提供後勤支援」。

談八二三炮戰與蔣經國,她只言「反共保臺」,不提「一箇中國」;談乙未戰爭,她只言「保衛臺灣」,不提「抗日反殖」。基本已經可以勾勒出蔡英文的「保臺」史觀輪廓,那就是不只要奔向戰場,還要人人整裝待發,不惜犧牲生命來「保臺」。換句話說,美國政客口中的「全民皆兵」設想,正在透過民進黨政府細緻化的史觀書寫以及思想動員,一點一滴鋪陳開來了。

問題在於,這套新史觀裡面被主政者省略掉的部分,恰恰是兩岸在關係冰封之際,最爲欠缺也最爲需要的政治和歷史連結。當這一條紐帶被抽離掉之後,臺海張力已然脆弱到要是出現任何意外插曲,都有可能一觸即發爲一場戰爭。

還有一種可能危機,在於美國拱火拱到真的越過了紅線,即將審議的《臺灣政策法》就是一例,兩岸情勢相當有可能又被推高到下一個更爲激烈的回合,誰也不知道哪一個回合就是「非和平方式將是不得已情況下做出的最後選擇」的到來。

臺灣人多數都認同「保臺」,但也要認識到戰爭不會是兩岸的唯一終局。「保臺」的話語權不應該被激進的民粹號召所綁架,也不應該把決定權交給美國手上,只剩他們爲臺灣開出的唯一選項。不談反戰和平的可能,卻一面玩火引戰一面空談保鄉,這種「保臺」方案豈不怪哉?莫讓「保臺」淪爲「攬炒」的修辭。

(作者爲《香港01》駐臺首席記者)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