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迴應歐盟警告:拒絕提供
歐盟反補貼調查鎖定的三家中國車企上汽集團、比亞迪、吉利汽車,上汽集團作爲唯一國企,對該調查的表態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主管部門的態度,該配合的盡力配合、無理要求則堅決拒絕。
上汽集團出口歐洲的新能源汽車
近日,針對歐盟委員會針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反補貼調查,上汽集團表現出了異常的堅定與硬氣。面對歐盟的“警告”和質疑,上汽集團明確表示,已全面配合歐委會,按照世界貿易組織(WTO)和歐盟(EU)的規則,提供了所有與反補貼調查相關的必要信息。但對於商業敏感信息,如電池配方等,上汽集團堅稱,這並不屬於此次調查“必要信息”的範疇。
自2023年10月起,歐盟委員會便啓動了針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在這場調查中,上汽集團、比亞迪和吉利汽車三家國內車企被選中作爲抽樣企業。此舉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同時也讓不少中國車企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然而,面對這一壓力,上汽集團並未退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公司一直秉持着開放、透明的原則,積極配合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工作。但在涉及商業敏感信息的問題上,公司有着自己的底線和原則。
“我們理解歐盟委員會的調查工作需要獲取相關信息,但我們也必須保護自己的商業利益和核心技術。”上汽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諸如電池的配方等商業敏感信息,是我們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我們不可能輕易透露給外界。”
此次歐盟反補貼調查的背景,是歐洲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的迅猛增長感到擔憂。歐洲汽車行業擔心,中國電動汽車的低價競爭將對其本土產業造成衝擊。然而,中國汽車行業認爲,這種擔憂是多餘的,中歐之間的汽車產業有着廣泛的合作基礎和互補優勢。
針對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中方商務部門也表達了關切和不滿。商務部發言人何亞東表示,歐盟在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中,未採用出口量最大代表性標準,只選擇3家中國本土企業作爲抽樣企業,這種做法違反常規,抽樣結果根本無法代表盟內產業的客觀情況。中方敦促歐方嚴格遵守世貿組織規則和歐盟法律,確保調查公開、公正、公平、合規。
在這一背景下,上汽集團的堅定立場無疑爲中國汽車行業樹立了榜樣。它表明了中國車企在面對國際貿易摩擦時,既能夠保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又能夠堅定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同時,這也爲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鑑和啓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