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1-33號的來龍去脈
☝1930年代的外灘全景(上海圖書館館藏)
“外灘”是上海的符號,萬國建築羣的景觀更是舉世罕見。聯合哥特式的尖頂、古希臘式的穹窿、巴洛克式的廊柱、西班牙式的陽臺,衆多經典交匯成上海乃至世界的獨特風景。
☝1933年外灘地圖
外灘1號
歷史變遷:麥邊洋行+亞細亞火油公司→上海市冶金設計院→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
此樓建成於1916年,高7層,是當時外灘最高的一幢建築,人稱“外灘第一樓”。這幢7層巴洛克式爲主,多種形式並存的折衷主義風格大樓,從1996年開始由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總部入駐。而在此前,這裡是上海市冶金設計院的一部分。
再早一點,大樓產業歸麥邊洋行所有,但是英國殼牌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公司的子公司亞細亞火油公司長期租用這幢大樓的底層,從而又有個“亞細亞大樓”這個名字。
外灘2號
歷史變遷:上海總會大樓→國際海員俱樂部→東風飯店→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
1864年的上海總會曾是英國在滬僑民的俱樂部,重要的社交場所。後改建爲國際海員俱樂部。1971年改爲東風飯店。建築設計師 H. Tarrant 採用三段式處理,2-3層中部有6根愛奧尼柱式的石柱,頂端各設置了巴洛克式的風亭,細部雕刻細膩優美。室內裝潢由日本建築師設下田菊太郎設計,裝飾華麗,以長達34米的黑白大理石酒吧櫃檯著稱。
而今這些在上海外灘華爾道夫酒店手裡依舊光彩奪目。
外灘 3號
歷史變遷:有利大樓→外灘三號。
這是上海市第一幢鋼結構建築,始於1916年。巴洛克式裝飾,愛奧尼克石柱和塔亭詮釋出華美的新文藝復興風格。原來的洋行大樓在美國知名建築師Michael Graves手中演繹出猶如萬花筒一般的多彩世界。
外灘5號
歷史變遷:日清大樓→招商局辦公大樓→華夏銀行上海分行。
這棟樓人稱“日清大樓”,建於1925年,位於中山東一路5號,樓高6層,佔地1280平方米,底三層裝飾比較簡明,上三層有古典立柱和雕刻花飾,凹凸感強。整個建築立面均用花崗石貼砌,與外灘的其他建築交相輝映。日清大樓現由華夏銀行和錦都實業總公司使用。
外灘 6號
歷史變遷:拍賣行→中國通商銀行大樓→長江輪船公司。
建成於1897年,樓外觀呈英國哥德式建築風格。原來是一家拍賣行。1906年翻建,成爲中國通商銀行,當時也是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家銀行。1956年,中國通商銀行業務劃入中國人民銀行,這幢大樓交由長江輪船公司使用。
外灘 7號
歷史變遷:旗昌洋行→電報大樓→新通商銀行大樓→泰國盤谷銀行。
這幢典型的文藝復興式風格的大樓,橫、豎三段式手法處理十分明顯,建成於1908年,原是旗昌洋行的產業,輪船招商局將它買下後,即歸屬下的大北電報公司使用。抗戰後,中國通商銀行購進此樓改爲新通商銀行大樓;後,由長江航運管理局使用;20世紀90年代,通過房屋置換,泰國盤谷銀行獲得大樓使用權。
外灘9號
歷史變遷:旗昌洋行大樓→招商局大樓。
1846年,旗昌洋行將總部遷至此地。後來,旗昌輪船公司連同在外灘9號的辦公大樓賣給輪船招商局。輪船招商局拆舊重建該樓,1901年建成。
外灘12號
歷史變遷:匯豐銀行大樓→市府大樓→上海浦東發展銀行。
這幢位於外灘12號的龐大建築,由英商德羅·考爾洋行承建並於1923年建成,被認爲是中國近代西方古典主義建築的最高傑作,同時也被稱爲“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講究的建築”。整棟建築爲英國新古典希臘式建築,體態雄偉,主體高五層,中央部分高七層,中部的穹頂設計形似羅馬萬神殿建築,外立面採用“三段式”仿古典磚石結構,六根愛奧尼克複合柱貫通二至四層,增加了建築的立體感,典雅莊重,壯觀雄偉。
大樓內部的穹頂壁畫要追溯到20世紀中,當時在大樓八角形門廳上方曾繪有八幅馬賽克鑲嵌製作而成的大型壁畫,穹頂上另有黃道十二宮及太陽神、月神的天頂畫。
外灘 13號
歷史變遷:江海關大樓→上海海關。
1857年,外國人在此地建成一座中國衙門式的關署。1893年翻建成哥特式的紅磚建築,有33米高的鐘樓。1925年再次重建,終成了現在的建築。現使用單位爲上海海關。
大樓由公和洋行設計,建築風格總體上屬於古典主義,正立面是典型的多立克柱式。大樓高8層,上面有高大的鐘樓,10層樓高,是仿美國國會大廈的大鐘製造的,在美國造好後運到上海組裝,是亞洲第一大鐘,也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
外灘 14號
歷史變遷:寶順洋行→德華銀行→交通銀行大樓→上海市總工會。
最初是著名的老牌英資企業寶順洋行的產業。19世紀下半葉,顛地經營失敗被德華銀行買下。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中國沒收德國在華財產,大樓被交通銀行上海分行接管。1928年,交通銀行將總行遷到此處。1947年,這裡被重建爲裝飾藝術運動主義風格的6層大樓,也是上海外灘建築羣中最後建成的一座。
1951年,交通銀行總行遷回北京,外灘14號則由上海市總工會進駐至今。
外灘 15號
歷史變遷:華俄道勝銀行大樓→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建築屬於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復古風格,於1902年由華俄道勝銀行出資建成。至1928年,此樓成爲中央銀行的所在地。中央銀行、上海航天局、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都先後在此辦公。現在這裡是上海外匯交易中心。
外灘 16號
歷史變遷:臺灣銀行大樓→招商銀行上海分行。
建於1924年,爲臺灣銀行在上海的辦公大樓。現由招商銀行上海分行使用。大樓整體上屬於日本近代西洋的風格,同時又廣泛的吸取了世界各國建築的長處,比如在大樓的東立面又配有四根歐洲古典主義式的柱子,賦予大樓歐洲古典主義的風格。
外灘 17號
歷史變遷:字林大樓(桂林大樓)→友邦大廈。
大樓近現代主義風格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相結合,由在中國出版的最有影響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於1921年投資,1924年建成,一部分由報社自用,其他出租,最主要的承租人是處於創業階段的美資友邦人壽保險公司。1951年3月31日,《字林西報》停刊。1996年,友邦人壽保險公司重返這座大樓,定名爲友邦大廈。
外灘 18號
歷史變遷:麥加利銀行大樓→春江大樓→Bund18。
大樓呈文藝復興時期折衷主義風格,1923年由老牌的英資銀行麥加利銀行又名渣打銀行(Chartered Bank)建造。1955年,麥加利銀行遷出後,由房管局接管這座大樓,改名爲春江大樓,曾由中波輪船公司等使用。
2002年,上海珩意房地產經營有限公司接手大樓的修復改建工程,負責外灘十八號整修工程的是來自意大利威尼斯的Kokaistudios建築顧問公司。經過整整兩年的整修,於2004年11月20日整修落成並開始營運。200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公佈了Bund18(外灘十八號)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6年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
外灘 19號
歷史變遷:中央飯店→匯中飯店→和平飯店南樓→上海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
這棟新文藝復興式建築早在1850年代初就是租界內歷史最悠久的外資旅館——中央飯店。1865年,匯豐銀行的上海分行成立,租用該處營業,直到1874年。1903年,中央飯店改組爲匯中飯店。1947年,華商大慶公司購得飯店產權,繼續經營,1952年停業。1965年改爲和平飯店南樓再度開放。
全球最大的鐘表集團斯沃琪集團將1908年建造的和平飯店南樓進行了整體修繕,成爲了現在的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The Swatch Art Peace Hotel)。酒店正門設在南京東路23號,靠外灘的19號屬邊門。
酒店底層的皇家宴會廳,曾經是上海傳奇夜生活的見證。如今在精心保留了內部原有裝飾設計的同時,這裡匯聚了斯沃琪集團旗下的品牌精品店。酒店擁有藝術家工作室,來自世界各地知名藝術家與藝術新星們將入駐斯沃琪和平飯店藝術中心,並在爲其特別打造的空間內生活與創作。
外灘 20號
歷史變遷:華懋飯店→和平飯店北樓→上海和平飯店
和平飯店北樓建於1929年,原名華懋飯店,是外灘最高的建築物。屬芝加哥學派哥特式建築,樓高77米,共十二層。飯店位於上海的南京東路和外灘的交叉口,由猶太商人Victor Sassoon構思並創建,因此這棟樓最廣爲人知的名字是“沙遜大廈”。
華懋飯店落成以後,名噪上海,以豪華著稱,曾接待金融界,商貿界和各國社會名流馬歇爾、司徒雷登等人,劇作家Noel Coward的名著《私人生活》就是在和平飯店寫成的。三、四十年代,魯迅等人曾來飯店會見卓別林、蕭伯納等。
2010年7月28日,歷經三年修繕,耗資5億港元,已有百年曆史的上海灘標誌性建築、曾有“遠東第一樓”之稱的和平飯店正式恢復營業。翻新後的飯店掛牌費爾蒙:上海和平飯店(FAIRMONT PEACE HOTEL)。
外灘 23號
歷史變遷:中國銀行大樓→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建成於1937年,外灘衆多建築中唯一一幢由中國人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大樓,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樓之一。1946年,中國銀行遷入辦公。現使用單位爲中國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 24號
歷史變遷:橫濱正金銀行大樓→中央銀行大樓→人民銀行華東區行→工商銀行上海分行
這棟日本近代西洋風格建築是1924年橫濱正金銀行在中國上海所建的分行大樓。1945年後,該樓改作中央銀行行址,大樓也易名爲中央大樓。1956年上海市紡織工業局遷入大樓。現爲中國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
外灘 26號
歷史變遷:揚子大樓→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大樓爲一幢7層的辦公建築風格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築,建成於1920年,因“揚子水火保險公司”得名,現使用單位爲中國農業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 27號
歷史變遷:怡和洋行大樓→上海市外貿局→羅斯福公館
大樓呈復古主義派的建築風格,由怡和洋行出資翻建於1922年,並享有使用權,1955年劃爲上海市外貿局。現在外灘27號是羅斯福公館,這是美國羅斯福總統家族旗下的高級公館(主席德爾·羅斯福先生是美國第26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曾孫,也是美國第32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侄子,同時也是美國國會於1920年特批成立的西奧多·羅斯福協會的主席)。內設亞洲最大的葡萄酒酒窖,集結世界各地珍饈百味,擁有黃浦江岸最佳景緻露臺餐廳酒吧。
外灘 28號
歷史變遷:格林郵船大樓→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上海清算所
1868年,德資禪臣洋行購得這塊土地,建造其在上海的第二幢樓房,之後,該地被英資怡泰公司(格林郵船公司)收購,隨即改建爲7層大樓,1922年落成。1951年3月,上海人民廣播電臺遷入該樓。現在爲上海清算所。
外灘 29號
歷史變遷:東方匯理銀行大樓→東方大樓→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1914年,法資東方匯理銀行在中國上海建造的分行大樓,大樓爲法國典型的古典主義。1956年,大樓改名爲東方大樓,曾由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處使用。目前大樓的使用單位是光大銀行上海分行。
外灘 32號
歷史變遷:英國駐滬總領事館→上海政府機關事務管理局用房→半島酒店
上海半島酒店於2009年開業,這是70年來第一棟新建的大樓,但是卻又和周邊的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文藝復興主義等等風格完美融合。要知道這個酒店爲何這麼牛,你得知道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
嘉道理家族的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已有百年曆史,二十世紀初期上海最有名的三家酒店都屬於這個公司(現在半島酒店的三間主題套房即以這三個傳奇酒店命名:大華套間、匯中套間和禮查套間)。二戰之後,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出讓在內地的所有股權離開上海,轉而以香港半島作爲酒店公司的旗艦標誌。上海半島酒店的開業算是榮歸故里。
如今的上海半島酒店不僅能欣賞到法國設計大師Pierre-Yves Rochon也憑着他在上海半島酒店Art deco設計中的“物新韻足”,還有“半島學堂”帶你在上海豐富的歷史遺蹟穿行,下榻酒店的朋友還能學到中式風箏製作,如果夠壕,包個半島遊艇夜遊浦江極好的。
外灘 33號
歷史變遷:原英國領事館主樓→外灘源壹號
這是外灘第一界面現存最早的建築:始建於1849年的英國領事館主樓(現存完好的是1872年重建後的建築),立面呈英國文藝復興風格,屋前是一個典型的英式花園;屋頂是西式的四坡頂,但就地取材鋪設着中式小青瓦。
主樓原爲英國領事館辦公樓,隨着領事事務的擴大,後來升級成爲英國駐滬總領事館。
原英國領事館主樓現定名“外灘源壹號”,屋前有典型的英式草坪花園,27棵古樹繞屋而立,環境幽靜,在草地裡享用下午茶,或觀摩藝術展覽,這裡都是極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