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蔣興浩:滬港科技創新跨區域合作空間廣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偉澤 香港報道
12月13日,第二屆滬港創科金融論壇在香港舉辦,主題爲“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資本投資機遇”。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蔣興浩在會上表示,在全球科技創新浪潮引領經濟增長的大背景下,科技成果的有效轉化已成爲驅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要素。香港的國際化資源和平臺爲內地企業提供了通往全球市場的橋樑,而內地強大的科研資源與廣闊的產業市場,也將爲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建設注入強勁的創新動力。上海和香港的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爲科技創新的跨區域合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香港理工大學副校長趙汝恆認爲,香港科研發展應該跟隨國家政策,融入國家科研資助體制,以企業爲主導。香港作爲超級聯繫人,應該充分利用其建立的國際協作平臺,通過全球科技合作和知識共享爲國家科技產業發展賦能。
趙汝恆表示,香港的高校在產業融合方面仍然不足。目前香港理工大學正在加緊與企業的溝通,希望學校的科技發展方向能夠跟隨企業的需求。香港理工大學近些年建立了一系列的技術創新研究院,將學校中的技術進行商業化轉化。在其中,企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企業作爲技術轉化的主導,能夠改變香港高校以往僅以科研爲主的舊觀念。
趙汝恆指出,香港科技發展應該跟隨國家的進程,融入國家科創體系。目前科技部、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等機構平臺上有很多研究課題和經費已經開放給香港高校申請,但香港高校對此認知不足。因此香港的高校應該更深入地瞭解國家科研發展政策。
上海交通大學先進產業技術研究院院長盛鑫軍在會上介紹了上海交大的科研成果轉化經驗。他表示,目前上海交大通過先賦予教師長期使用權,後轉讓科技成果的方式支持教師創業,同時上海交大也在內部進行教師評價體制改革,改變以往以發表論文爲主的評價機制。在完成技術確權的前提下,輔以技術轉化團隊的幫助,上海交大的技術轉化發展實現突破。上海交大在2020年賦權改革試點以來,成果轉化、許可作價投資等項目合同總金額超40億元,轉化效率明顯提升。
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蔣展指出,由於早期的不確定性導致投資的風險上升,目前中國的風投資本主要聚焦於中後期項目,其中孵化器與加速器投資數僅佔0.5%,天使輪及種子輪佔比10%,而絕大部分的投資活動都聚焦於A輪、B輪以及後期階段(C輪-Pre-IPO)。爲實現“投早投小投科技”,初期的創投項目要進行概念驗證實驗或是商業化驗證,從而讓項目信息能更充分地展示,並降低投資者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