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工程師融資上億,趕製空中出租車

文/謝之迎編輯/江昱玢

一家上海公司,競逐在火熱的低空空域。

3月,時的科技完成A輪2000萬美元戰略融資,計劃在中東地區打造“空中出租車”應用場景。預計2027或2028年,把飛機賣到海外。

去年,公司發佈5座載人電動飛機E20 eVTOL,並完成首輪飛行測試,這是中國首個傾轉旋翼載人電動飛機的首飛。

eVTOL,即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被視作未來的“空中出租車”。

中信證券認爲,2023年是eVTOL商業化元年,頭部廠商從ToB/ToG市場切入,普遍計劃2025-2026年適航取證,未來5年,有望大規模商業化。

雙發五座的直升機售價,一般高達5000-7000萬元,而E20 eVTOL的量產售價,只有700-800萬元。

“未來,eVTOL的人均每公里售價,能夠實現與出租車相近。”時的科技創始人兼CEO黃雍威判斷。

這位掌門人祖籍廈門,出生在馬來西亞,在航空業有20多年的經驗,曾任空客中國工程中心總工程師。

“eVTOL的發展,基本相當於新能源車2015年前後的時期,近幾年會有爆發性的增長。”黃雍威接受《21CBR》專訪時表示,所在賽道技術和資金門檻較高,只有少數公司能最終存活下來。

以下是黃雍威的自述:

傾轉路線

我是一個航空愛好者,16歲時就決定了職業方向往航空發展。

那時候馬來西亞連航空專業都沒有,我就到澳洲學習航空航天。當中還在新加坡工作了一年,就爲多賺一點“學習基金”。

過去60年,大飛機發動機造出來後,航空業相對穩定,基本用同樣的技術,做各種飛行器。入行15年,我的工作更多側重保安全,而不是創新。

電動化浪潮來臨,激動人心。引擎或發動機上的變革,帶來了設計的明顯變化。供應鏈、基礎設施和市場法規等維度,逐步成型,航空器電動化的發展路徑走向成熟。

eVTOL可分爲多旋翼、複合翼和傾轉旋翼三種構型。

涉足eVTOL行業多年後,我發現複合翼有兩大問題,成本較高,速度不夠快,取代不了直升機。

傾轉旋翼,或許能解決這些問題。

看準這個方向,我覺得是一個不錯的創業時機。2021年5月,時的科技成立。

時的(TCab Tech)意爲“時間的士”,聚焦30至150公里的旅遊或短途出行市場。對我來說,時間是最值錢的。

時的科技走的是純電動、傾轉旋翼的技術路線。

在起飛階段,旋翼像直升機螺旋槳一樣提供升力;到了平飛階段,旋翼會向前傾轉,提供向前的推力。垂直升力和水平推力使用同一套動力系統,動力單元可以複用,因此更加經濟,綜合成本是直升機的1/4。

只有傾轉旋翼,能真正把速度拉上去。

E20 eVTOL的巡航速度可達260公里/小時,最高時速320公里/小時。可搭乘1位駕駛員、4位乘客,巡航高度約爲300米至600米,最高飛行高度達到3000米。

傾轉旋翼結合了多旋翼和複合翼的優勢。

旋翼既提供升力也提供巡航推力,飛行速度快、載重比高、整機性價比高,且適航條款比較清晰,有較好的運營經濟性,在商業場景中落地更有優勢。

公司成立之初,很多人認爲攻克傾轉旋翼技術比較難。到今天,它的商業價值已得到行業認可。

除了時的科技,可以看到國內一些新創科技企業都選擇傾轉旋翼構型進行研發,全球有6家eVTOL上市公司,如Joby、Archer、Vertical等,大多都使用傾轉構型。

海外技術趨同性已經顯現,我們選對了方向。

商業落地

低空產業仍處在早期階段。

創業初期在找投資人的時候,我們直面的是很多不信任和不理解,國內的資本市場和投資人,幾乎都沒有聽過eVTOL這個詞,覺得我們是騙子。

克服諸多工程難題,穩步推進縮比機、框架機、原型機等驗證工作後,E20 eVTOL在去年10月完成首輪飛行測試,型號合格證申請獲得華東民航局的受理。

今年,低空經濟成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不少地方政府前來考察。當接受度和確定性都到達一定階段時,商業化不再是天方夜譚。

我們的規劃是,今年5座原型機實現傾轉過渡轉換飛行,完成原型機所有測試項目。

到2026年,實現適航取證,目標是成爲亞太地區首個TC(型號合格證)取證的傾轉構型eVTOL。同年取得PC(生產許可證),進入規模量產交付。

E20 eVTOL的主要落地場景,包括景區空中游覽、城際和城市空中出行。首先會在景區和城際開始推行。

當前,中國4A和5A級景區超過5000個,有直升機或通航飛機在運營的,不足100個。

爲什麼低空旅遊場景比較少?主要是直升機載人成本高。算上各種補貼,坐直升機飛10分鐘,票價也要幾千塊。而坐一趟eVTOL,只要200-300元。

城際出遊上,比如上海去南通需要跨橋,開車要2.5-3個小時,還有堵車的風險,飛過去只要20多分鐘。上海虹橋到蘇州東方之門,18分鐘就能飛到。

點對點的飛行,特別是人口聚集的地方,能夠避免轉乘及交通堵塞,節約時間,尤其適合跨江、跨海、跨河等特殊地形的商務出行需求。

我們的客戶主要是通航運營公司,比如深圳東部通航、安徽省通航集團等,考慮到降本需求,客戶計劃採購E20 eVTOL替代部分直升機。

E20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個採用800伏高壓構架的eVTOL,從20%到85% SOC(電池荷電狀態),快充只需要20分鐘,一次充電航程可達200公里。

這樣,一天可以運行12班,而其他構型的eVTOL只有3-4班,大幅提升了運營效率和經濟效益。

決勝低空

時的已拿到4輪融資,意向訂單超過200架。

按照現在的財務模型,2026年飛行器開始銷售,次年就可以看到更多應用,預計2028年可以盈利。

2026年底,行業大規模商業化取證之後,上海及其他珠三角、長三角城市,會有一些嚐鮮的航線推出。“空中出租車”的規模化運營,時間節點可能是2035年。

我相信,市場會最終檢驗,哪個產品的構型、售價、商業化的競爭價值最高。

時的科技是中國第一家把傾轉旋翼eVTOL做出來的科技公司。我們的團隊規模不大, 85%以上都是技術人員,而友商基本是上百人、幾百人的大團隊,這點令我感到非常驕傲。

短期內,我們只聚焦E20 eVTOL這一款產品。

作爲初創公司,資源是有限的,犯錯後一般都沒有機會重來,我們寧願放慢速度,走得穩一些。時的原型機不是最快下線的,但產品成熟度相對更高。

我們計劃把E20 eVTOL,發展成一個產品體系。也就是說,還有6座的、8座的、10座的、20座的,適用於低空遊覽、交通樞紐接駁、商務出行等不同的運營場景。

時的繼續聚焦飛行器的設計和研發,暫時不會選擇全生態圈的發展。我們希望成爲一個國際化的頂級“空中出租車”的提供商,而不是運營商。

估值方面,時的創立時間不長,過去3年裡,已實現超10倍的增長。

未來5年,低空產業的前景相當可觀。不同於新能源車,高峰時可能有100家車企在競爭,我們的行業,最終可能有3家到4家打擂臺,我們有機會成爲其中之一。

除了立足中國市場,我們還想把中國造的飛機,賣到一帶一路國家,賣到全世界,這是我的願景。

去年11月,馬來西亞副總理帶隊到訪公司,E20 eVTOL在馬來西亞的商業化提上日程。

3月,公司獲得海外知名投資機構2000萬美金融資,E20 eVTOL計劃在中東地區開展業務。

我相信,時的科技有機會代表中國,參與全球航空技術角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