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2027年新材料產值達到3500億元,新材料佔原材料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

11月15日,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上海市教育委員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印發 《上海市促進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聚力建設纖維、膜、生物製造3大創新高地,培育壯大複合材料、催化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高溫超導、石墨烯5個產業集羣,打造深度賦能的材料智能引擎,“3+5+1”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到2027年,3大創新高地和5個集羣佔新材料產值比重達到90%,開發應用3-4個新材料垂類人工智能模型。建成12家新材料中試基地,新增20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新材料產值達到3500億元,新材料佔原材料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

《方案》提到,鼓勵應用企業發佈集成電路製造、燃料電池組件、新型儲能技術、航空輕量化、極端環境裝備、高端傳感器等場景的關鍵戰略材料需求,實施“揭榜掛帥”,培育50家鏈上骨幹新材料企業,佈局15個以上關鍵材料攻關項目,單個重大項目支持不超過1億元。鼓勵優質企業面向前沿新材料發佈城市電網、長距離交通等探索應用的場景清單,支持大長度超導電纜及超導開關站建設,開展核聚變超導磁體等新領域示範建設,通過標杆示範加快打通商業化瓶頸。支持新材料企業參與重點產業鏈企業配套,鼓勵通過相關管理體系及自願性產品認證。

上海市促進新材料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

(2025-2027年)

新材料是戰略性、基礎性產業,也是高技術競爭的關鍵領域。爲搶佔未來材料發展前沿,支撐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世界級先進材料產業高地,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爲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和對上海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堅持需求牽引、應用爲核,創新驅動、範式爲先,以打造智能引擎和促進中試轉化爲關鍵支撐,推動新材料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融合化發展,全力打造材料新物種進化基地和未來材料創新高地。

聚力建設纖維、膜、生物製造3大創新高地,培育壯大複合材料、催化新材料、電子化學品、高溫超導、石墨烯5個產業集羣,打造深度賦能的材料智能引擎,“3+5+1”新材料產業發展體系建設取得重要突破。到2027年,3大創新高地和5個集羣佔新材料產值比重達到90%,開發應用3-4個新材料垂類人工智能模型。建成12家新材料中試基地,新增20家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新材料產值達到3500億元,新材料佔原材料工業產值比重超過45%。

二、實施謀方向提能級行動

(一)着力新賽道增強產業動能

加快前沿材料產業化,加快超導帶材、電纜、磁體應用技術開發,提升石墨烯高導銅、石墨烯鋁等性能,支持在高端醫療裝備、航空導線、航天輕量化等領域首發應用。圍繞智能材料、介孔材料、量子點材料、負焓合金等領域,支持新材料企業和團隊開發3-5個前沿材料產品。

大力推進生物製造,支持合成生物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替代傳統化工材料,佈局5個以上新產品開發。支持傳統石化基地佈局CO2製備生物燃料、生物材料催化劑及原料、生物基尼龍等產業化項目,推進生物基高分子材料在工業等領域應用。

佈局發展未來材料,支持智能纖維材料開發,加快碳纖維、氧化鋁陶瓷纖維、玄武岩纖維等開發應用。推進高端質子交換膜及專用樹脂、高端醫用膜及原材料、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膜、高導熱石墨烯薄膜等研發攻關,突破高端分離膜製備技術、膜材料基礎結構設計和原料自主化等。(市科委、市經濟信息化委、市教委)

(二)着力補短板提高產業韌性

以應用需求爲導向,圍繞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民用航空、船舶海工、能源裝備等,實施“五鏈多品類多產品”的材料補鏈強鏈工程。支持企業加快先進製程電子化學品及原輔料、集成電路工藝及裝備材料、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氮化鎵等)、可降解植介入材料、新能源電池材料、航空複合材料、發動機葉片用高溫合金、船用超低溫耐蝕鋼、深海探測用鈦合金、核電大型結構材料、超硬材料等攻關,推動20個產品形成批量供應能力。

以先進製備爲導向,支持高校院所和企業攻關原料純化、成分設計、組織控制、材料精密加工、立體成型等工藝技術,創新工藝包實現技術路線革新。面向輕合金、纖維等方向,佈局“極端環境下材料製備與應用系統”等重大科學基礎設施。支持企業以工業穩定應用爲目標,圍繞高純試劑、高純陶瓷粉體、超細纖維等,開發10項極限性能材料。(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三)着力鍛長板做強基本盤

推動產品高端化轉型。做強新型功能塗層、高性能樹脂、聚氨酯材料、輕合金、貴金屬材料、高端能源用鋼六大長板材料。支持工程塑料從通用型向特種型發展,推進聚酰亞胺(PI)、聚醚醚酮(PEEK)、液晶聚合物(LCP)等高性能原材料研發和一定規模產業化;支持超高分子量聚烯烴、茂金屬聚烯烴突破大規模工業生產瓶頸;支持聚烯烴彈性體(POE)、聚烯烴塑性體(POP)等關鍵技術工程轉化;支持以高性能樹脂爲基體的複合材料開發和產業化。支持高性能汽車板、高牌號電工鋼產能建設,加大鎂鈦鋁基輕合金高端產品佈局,做大汽車輕量化用鎂鋁合金、高性能鋁箔、特種鈦合金等加工產能,做強鎳基高溫合金、耐蝕合金系列化品種,增強對戰略領域的關鍵支撐。(市經濟信息化委)

(四)着力加速研發範式變革

支持新材料企業和研發機構與AI團隊、數據服務商合作,融合高通量實驗與計算、人工智能技術、機器人技術等,建設5個材料智能實驗室。支持新材料主體建設標準化結構化材料數據庫,應用隱私計算等技術,挖掘激活材料大數據價值,圍繞高分子樹脂、特種合金、無機材料、有機化合物等配方篩選和結構性能預測,開發3-4個垂類模型。依託高校、研究院所和新材料企業,培育20個應用人工智能設計材料的研發主體,在光刻膠原料、固態電解質、環氧樹脂、高熵合金、新型催化材料、高端潤滑材料等方向開發10個通過人工智能設計的新材料產品。(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三、實施育龍頭創品牌行動

(五)做強區域特色

做強以三大基地、5個特色園區爲核心的“3+5”產業發展空間。支持金山、奉賢聯動,推進化工園區一體化發展,進一步做強化工新材料產業鏈,加快合成生物等綠色材料和電子化學品重大項目佈局推進;支持寶山先進金屬材料基地持續優化工藝和產品結構,以大國重器需求爲導向,佈局高強度、輕量化、極端條件用等特種金屬研發創新和產業化;支持嘉定、臨港加大半導體複合材料、超寬禁帶半導體佈局和產能建設,建設國際領先的半導體材料基地;以新材料特色園區爲核心承載,佈局前沿新材料研發轉化、碳纖維複合材料產業鏈、電子化學品研發及產業化、化工研發中試等,培育區域新增量。(市經濟信息化委、市規劃資源局、相關區)

(六)做大優質企業

支持鋼鐵、化工企業整合上下游產業鏈資源,佈局研發中心和新業務板塊,擴大增量產能。圍繞輕合金、合成生物等方向,落地3-5個重大新材料項目,新增產值力爭達到百億級。鼓勵企業研發中心開展成果轉化和本地化協同創新,完善重點新材料產業鏈。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培育高成長性企業,支持市級企業技術中心爭創國家級,在細分賽道新增20家企業技術中心和25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通過實施新一輪“浦江之光”行動,新材料上市企業力爭新增14家、總數達到70家。

支持企業加快產品高端化、流程數字化、工藝綠色化的技術改造,最高支持不超過1億元。支持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力爭建成2-3家燈塔工廠。支持企業打造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和數字供應鏈項目,符合條件的項目可給予最高2000萬元支持。(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地方金融監管局)

(七)做多品牌產品

推出一批市場佔有率領先的“明星”產品。在先進高分子領域重點圍繞尼龍66、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等50個產品,在特種金屬領域重點圍繞高效耐熱刻痕取向硅鋼、高端軸承鋼等20個產品,持續提升技術水平和細分市場佔有率,擦亮新材料“上海製造”品牌,鼓勵企業開展“上海品牌”培育和認證。在新能源材料、耐高溫合金等領域,培育6-8個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和示範企業,實現總數翻倍。

打造一批高精尖的“明珠”產品。支持紅外探測用大尺寸高性能稀土激光釹玻璃、遙感衛星用超大尺寸超輕量化碳化硅光學部件、4N級高純鈹材料、航空用殷瓦合金、深海勘探檢波器用壓電陶瓷、核電蒸汽發生器用耐磨銅合金、超純核級奧氏體不鏽鋼等技術國際先進或領跑的新材料產品開發,滿足國之重器、關鍵領域等戰略需求。(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財政局、相關區)

四、實施建平臺廣賦能行動

(八)建設協同創新平臺

支持新材料企業聯合高校和研究院所,在碳纖維複合材料、前沿材料、電子化學品、先進汽車材料等領域,創建5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產業創新平臺,組織產業“一條龍”項目攻關,最高支持2000萬元,支持“基地+基金”聯動,促進產業孵化轉化。支持新材料領域AI企業、數據技術供應商、新材料研發創新機構聯合建設材料數據公共服務平臺,創建材料公共文獻數據集和基礎性模型工具包。依託平臺探索自然語言、材料語言深度融合的新材料垂類大模型開發,對平臺運營和新材料垂類模型開發給予不超過2000萬元資金支持。(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

(九)建設梯次驗證平臺

基於產業創新研究院等平臺資源建設集成電路材料驗證平臺,與集成電路鏈主企業配合形成“小線-大線”梯次驗證模式,縮短材料驗證週期,提高成功率。聚焦“空天陸海能”等領域,圍繞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材料、化工新材料、電池材料、氫能材料等,依託相關產業園區,引育2-3家驗證機構,增加新材料第三方驗證能力供給。(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市場監管局)

(十)建設功能檢測平臺

圍繞結構與功能陶瓷、工程用高分子及複合材料等,依託市場化主體,培育1-2個新材料領域市級質檢中心。支持企業、檢測機構等開發關鍵儀器裝備,力爭在膜材料智能裝備、環境試驗裝備、材料表徵儀器(高端電鏡、能譜、色譜、質譜、光譜分析等)實現多項突破,支持新材料單位率先採購應用。(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市場監管局、市財政局)

五、實施優轉化強應用行動

(十一)破解瓶頸加速中試轉化

支持安環管理能力強的新材料機構和園區盤活存量資源,強化公共服務功能,分類建設化工新材料、合金、綠色生物、無機材料等12箇中試基地(含4個公共中試基地),服務50個以上中試項目落地。根據公共中試服務情況給予中試基地最高500萬元資金支持。在中試基地整體安評、環評框架的前提下,簡化中試項目安評、環評工作流程。引導天使投資、VC/PE、產業投資等全生命週期聯動投資體系,長期支持新材料創新發展。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提供中試基地風險解決方案,爲科技成果轉化主體提供保障。將園區中試基地的服務企業數量、成果轉化數量等指標,納入資源利用效率評價體系。(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科委、市教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管理局、市財政局)

(十二)用戶牽引加大應用推廣

鼓勵應用企業發佈集成電路製造、燃料電池組件、新型儲能技術、航空輕量化、極端環境裝備、高端傳感器等場景的關鍵戰略材料需求,實施“揭榜掛帥”,培育50家鏈上骨幹新材料企業,佈局15個以上關鍵材料攻關項目,單個重大項目支持不超過1億元。鼓勵優質企業面向前沿新材料發佈城市電網、長距離交通等探索應用的場景清單,支持大長度超導電纜及超導開關站建設,開展核聚變超導磁體等新領域示範建設,通過標杆示範加快打通商業化瓶頸。支持新材料企業參與重點產業鏈企業配套,鼓勵通過相關管理體系及自願性產品認證。(市經濟信息化委、市國資委、市科委、市教委、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六、實施強保障配要素行動

(十三)健全組織保障

在市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下設立新材料市區工作專班,強化部門聯動、市區協同、政企溝通,建立統籌協調機制,研究解決新材料產業發展中的重大事項和共性問題。完善新材料產業推進工作網絡,依託市、區、特色產業園區業務主管部門,強化政策宣貫、項目管理、企業服務等工作聯動。建立新材料服務專員機制,落實“首問負責制”,支持爲新材料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科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相關區)

(十四)強化要素支撐

統籌保障重點新材料項目能耗、土地、排放等指標,支持採用“工作指南”等方式加快微量、少量的涉化新改擴建項目在合規區域落地。推動有條件的新材料企業“工業上樓”,打造100萬平方米以上“智造空間”。支持企業強化全鏈條安全管理,完善規章制度和標準規範,提升本質安全。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支持新材料企業爲核心骨幹人才申報國家和本市人才計劃、人才專項獎勵等;引育15名領軍人才,建成150個具有創新活力的材料團隊。(市經濟信息化委、市發展改革委、市規劃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應急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十五)深化交流合作

組建新材料企業家聯盟,與新材料戰略諮詢專委會聯動,組織培訓交流調研等精品活動,打造“材英會,因材會”活動品牌。強化上下游協同創新。發揮工博會新材料展、國際新材料博覽會等重要平臺功能,加大海外高水平人才團隊吸引力度,深化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新材料產業合作交流。(市經濟信息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