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00萬豪宅放着不住,搶着陪讀當保姆…這屆媽媽是多想不開啊?!
在之前的文章中,家長君曾說過現在的父母爲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送進頂尖名校可謂是煞費苦心,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高薪職位和在國內優渥的條件,出國成爲一位陪讀媽媽,而這份付出背後是逃不掉的“煮飯、打掃、帶娃”死循環,畢竟現如今,國外的生活條件真的不比國內香了。
文|mikizhou
From Miki粥
微信號:mikizhou520
不知道造了什麼孽,要跟着小孩出國陪讀。
之前我還笑朋友愛自虐——
放着上海2000萬的房子不住,百萬的豪車不開,保姆司機的360度無死角服務不要,爲了小孩上學跑到香港(地區)…
幾萬塊租維港豪宅,三居不到100平;買了輛小破二手中古車(沒買車是考慮香港只是跳板也待不了太久)基本也開不到,生活半徑最多到超市菜場…
沒請菲傭只有小時工,因爲租的鴿子籠改造不出帶衛生間的工人房,所以闊太要親自下廚做羹湯;沒有司機,每天自己接送小孩上下學、去輔導班…
生活一地雞毛。
水蔥般的手指和貓眼美甲早不屬於她,天天洗碗刷鍋手皮都開始泡發。恨得她吐槽說此刻只想回國,腦子進水了才選擇跑到香港(地區)陪小孩讀書。
當時我還勸她爲母則剛,爲了小孩的將來,且忍一忍吧。
但沒想到我跑出國帶娃深度體驗了一把,立刻就和這位朋友共情了,外出陪讀生活真不是一般人能忍得下去的…
尤其是從國內出發,孤身帶娃海外陪讀的媽媽。
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我覺得是:國外的生活條件真的不比國內香了。
雖然我們總在吐槽北上廣的空氣差、天天塞車,嚮往藍天白雲綠草坪,但出國之後發現這些都是有代價的,代價就是生活單調,要啥沒啥…
有錢人都活不出有錢的感覺,唯一炫富的機會只有買船。
就拿紐村重鎮奧克蘭來說,四大銀行ANZ、BNZ、ASB和Westpac,三大洋人超市Pak'nSave、Countdown和New World,兩個華人超市,太平和大華,後者還在關店看起來很衰弱…
超市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家,再貴也頂多是五分之一的差價。也有小店面,但說超市那太擡舉了,他們更像鄉鎮便利店。
紐村兩大家居店品牌,一個運動大超市類似迪卡儂,折扣店farms經常紅點,裡面的衣服並不便宜,款式還都是國內阿姨們的喜好,一甩紗巾就想到了我婆婆廣場舞團的照片,能打一個激靈…
店鋪品牌少到,電視臺上的廣告都很乏味,翻來覆去就只有幾個,我至今都不知道電視臺是怎麼活下來的。
有一家日用品店叫Panda,打開的感覺像極了義烏小商品市場。塑料盆子摞在地上,就差配個擴音喇叭反覆播放“今日特價,全場5刀”就有了內味兒…
有生活智慧的老華人們一樣在羣裡瘋狂團購,掃蕩特價餃子和餛飩。有一次我也試着入鄉隨俗去買一盒餃子,結果貨櫃上早已空空如也。
不說國外人民素質很高,不會囤搶食物嗎?真實的情況是,撿便宜的心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它都一樣。
因爲國外物價真的很貴啊!
來紐村前我見了蹲移民監的朋友,想了解下新西蘭過冬需要準備什麼。她跟我說帶上電飯鍋、燒水壺;牀上三件套、絨毯電熱毯,一人至少兩套睡衣…
對了,文具也要多帶,箱子儘量塞滿,臨行前還發消息讓我在京東下單一個切肉機,她說這東西新西蘭沒有,但真的香。
她還親身示範,拖着我去miniso買了雙拖鞋,準備帶回新西蘭。
我看着那雙質樸的拖鞋沉默了,覺得這姐妹兒是不是有點兒誇張?新西蘭怎麼說也是個發達國家,怎麼中國朋友一回國,感覺就像在逃荒?
我用房租測算過,奧克蘭一週700-800刀左右,四周3000刀左右,摺合人民幣不到14000,住的是獨棟house,和朋友在西二旗租一百多的平層差不多錢,哪裡看出來貴了?
到了奧克蘭就被打臉,隨便點個肯德基就要200多塊,達美樂也不是經常能吃得起,馬來西亞的叻沙新加坡也不過50多塊人民幣而已,奧克蘭竟然買出了29塊刀,120塊人民幣的刺客價格…
問題是,也並沒有多好吃啊。
快餐店不提供番茄醬,一開始我還不明就裡地問店員,後來去了超市才知道,西紅柿冬天9.99刀/公斤是最低價…
所以冬天沒人請客吃番茄炒蛋,一盤不加蛋都要50塊的成本,比西冷牛排還貴。
所以中老年華人熱衷臥底超市團購羣,能搶到8刀2袋的餃子,驕傲得如同拿下了奧運冠軍。
生活便利就更不能跟國內比了…
國內各種外賣凌晨都能送貨上門,奧克蘭也有外賣,但送的成本比菜貴。不要問,要問就是人工貴。
所以房東太太經常笑說,藍領開寶馬奔馳,白領開的都是日本車。
請保姆請不起,只能自己下廚做羹湯。陪讀媽媽的生活很容易就變成了兩點一線連軸轉:煮飯、打掃、帶娃的死循環。
生活已經如此煎熬,住又住得比國內憋仄,2000多刀住兩個巴掌大的小房間。如果沒點愛好,沒有朋友聊天,再和房東住客的生活習慣上有摩擦,心理很容易崩掉…
之前見過不少陪讀媽媽,國內呼風喚雨,赴美陪抑鬱成疾…
所謂融入海外,就是一個僞命題。你只會感覺自己彷彿置身玻璃瓶,到處碰壁。
中國過去三十年經濟發展太快,北上廣的生活水平已經比肩全球,中國人的消費能力可以引起奢侈品行業的震盪;但國外如新西蘭,跟20年前並沒有太大差別——
童話裡的小房子和曠野農場,對於早已經跑遍全球見過世面的中國人來說,已經沒有了驚奇感;
洗衣機、烘乾機、洗碗機、碎渣機,對擁有智能家電,語音開關窗簾和電視的我們來說,落後科技不堪一提…
慕強出國難免要失望的。國外教育理念的確領先,讓很多家庭前赴後繼;但生活上我們對大多國家和地區都屬於降維打擊…
兩者失衡造成的參差感,並不是每個送小孩出國的奶油層父母都可以接受。
各個國內有錢有地位,有房產傍身,出國當保姆兼職司機,只圖一個小孩連工作都找不到的名校學歷?就算哈耶普也值不當吧。
但是,國內教育真的太捲了,爹媽看不到小孩的出路,都想走出圍城去看看…
我也帶着這個目標,體驗着陪讀的酸甜苦辣鹹。
說真的,紐村的教育真的很適合孩子做溫室脫敏。想到這裡我端正了心態:
把陪讀當隱士修行,把困難和問題當試煉,中年重啓人生,爲了下一代奮鬥,萬事皆能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