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調!世界銀行預計中國2024年GDP增長4.9%,2025年怎麼走?

本報記者 郝亞娟 張榮旺 上海、北京報道

12月26日,世界銀行發佈最新一期《中國經濟簡報:提振需求,重啓動能》(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預計2024和2025年的增長率分別爲4.9%和4.5%。

《報告》也提到,一攬子寬鬆政策將爲增長提供溫和的支持,但居民和企業信心不足以及來自房地產業的逆風,將繼續拖累2025年的經濟增長。制約增長的結構性因素包括低消費、房地產企業和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以及人口老齡化。

世界銀行中國、蒙古和韓國局局長華瑪雅表示:“重要的是要在短期增長支持與長期結構性改革之間保持平衡。應對房地產業的挑戰,加強社會安全網,改善地方政府財政狀況,是推動經濟持續復甦的關鍵。明確傳遞具體的政策措施信息,對提振市場和居民信心至關重要。”

內需面臨多方面壓力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949746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8%。

《報告》指出,考慮到近期政策放鬆的影響和短期內出口將保持強勁,對2024和2025年的增長預測比2024年6月期《中國經濟簡報》分別上調了0.1和0.4個百分點,預計2024和2025年的增長率分別爲4.9%和4.5%。對房地產業的政策支持預計會溫和提振住房需求並降低庫存水平,但預計行業的好轉要到2025年年底纔會出現。同時,預計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低房價帶來的負面財富效應將繼續拖累2025年的消費。

從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部挑戰來看,《報告》指出,在國內,房地產業低迷如果延續時間更長,可能進一步削弱投資和地方政府收入。此外,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和招聘減少可能使勞動力市場更加疲軟,進而抑制消費。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加大給中國的出口帶來風險。從潛在的有利因素來看,在近期政策制定者發佈的信息指導下,如果財政支出高於預期,且穩定房地產業的政策行動更加果斷,可能會使增長預測高於當前的基線預測。

中泰國際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指出,預期2025年外需將下降,就應該擴內需。內需包括投資和消費,但投資不是最終需求,投資可以形成資本,增加新的供給或新的產能;我國過去很長時間裡都側重於投資,尤其在基建投資和房地產投資方面更加明顯,故當前經濟面臨的主要壓力是供給過剩、需求不足,尤其是最終需求不足,即消費增速下行,物價持續下跌。故應該大力提振消費,聚焦最終需求,而不會像過去那樣側重於投資,儘管對於GDP增長目標的完成而言,投資可以起到立竿見影的“關鍵作用”。

“當前經濟面臨的壓力不僅來自週期的波動,還來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高增長過程中逐步累積起來的結構性壓力。因此,對於提振消費的難點要高度重視。”李迅雷表示。

如何結構性改革?

《報告》建議通過結構性改革重振經濟增長。雖然傳統的刺激措施可以在短期內刺激總需求,但它不足以重振經濟增長。中國增長放緩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結構性因素,例如結構性低消費、房企和地方政府債務高企以及人口老齡化。應對這些挑戰需要進行結構性改革,以解決脆弱性並維持增長。主要優先改革事項包括:通過加強社會安全網、將更多財政資金用於社會性支出、推動市場化改革以鼓勵私營部門投資等措施來提振內需;通過解決房地產融資機制的缺陷和解決債務積壓來促進房地產業的可持續復甦;通過財政框架改革和中期地方財政整頓來管理地方政府財務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部署了2025年經濟工作。

廣開首席產業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理事長連平指出,2025年的經濟工作將有以下幾個方向:

一是“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延續了提振消費和擴大內需的要求;將“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了明年各項重點工作的首位,凸顯了擴內需的重要性。同時擴大了提振內需的範圍,目標是全方位而非局部,充分體現了當前內需對國民經濟發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支撐作用。

二是科學理性地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避免“內卷式”競爭。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科技創新和新質生產力作爲明年排序第二的重點工作,充分體現了中央對於加快科技創新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緊迫感和決心。

三是持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增強經濟發展韌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積極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推動標誌性改革舉措落地見效”。針對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守正創新、先立後破,即是要持續、穩健地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其中重點強調了國企改革、支持民營經濟、規範涉企執法、完善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平臺經濟發展、財稅體制改革、資本市場投融資綜合改革七個方面。

四是再度強調要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2024年年底的10萬億元化債安排能夠較大程度上降低地方政府債務負擔,2025年地方債務風險將明顯下降。

(編輯:朱紫雲 審覈:何莎莎 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