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子高科董事長“救市小作文”背後:破產重整公司遭遇“面值掣肘”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雲帆 報道

一則董事長停薪救市的奇聞,出現在了一家正在處於面值退市風險邊緣的上市公司身上。

7月28日晚間,山子高科(000981.SH)董事長葉驥於公司官方公衆微信號發表署名致股東信,對公司目前遭遇面值退市風險進行致歉,同時溝通了公司的經營情況,乃至公司股票下跌的人爲因素,以及正在進行的一系列救市措施。

葉驥指出,公司股票的下跌,不僅存在“被非正常干預”的情況,還存在部分遊資炒作以及“某個人投資者被動平倉”等因素的拖累。

葉驥還表示,除公司開始實施回購外,其個人將在不觸發要約收購的情況下進行頂格增持。同時他還要求在股價迴歸1.6元/股以上之前,公司停發他的個人薪酬。

就在致股東信發佈前,山子高科於7月26日漲停報收。而當日晚間,公司又連續披露了1.6元/股以下6-10億元的回購計劃、以及葉驥本人及其關聯控制主體1000萬股的增持計劃。

截至7月29日收盤,山子高科再度收出漲停,股價回升至0.95元/股。

“被非正常干預”

“其實在第一次房地產出表被非正常干預後,股價就從2元附近進入了下行通道,我本應該在那個時候就思考和準備可能隨之而來的風險。”葉驥在致股東信中表示。

公開資料顯示,山子高科前身爲銀億股份,其自2019年以來通過破產重整引入重組投資者後,進行相關業務調整並更名而來。而上述銀億地產業務置出計劃,實爲破產重整約定計劃的一部分。

2023年7月,山子高科首次公告擬公開掛牌轉讓旗下銀億地產業務;2023年9月,銀億地產掛牌轉讓事宜覓得兩受讓方;2024年3月,銀億地產置出相繼獲得山子高科董事會和股東大會的通過。

而在此期間,山子高科股價於最早披露置出銀億地產時漲至1.95元/股,但到3月進行董事會與股東大會表決權前,又一度跌至1.08元/股低位。

在致股東信中,葉驥將公司股票價格集中下跌的的原因,歸咎於個別人爲因素導致的恐慌式下跌。

“7月22日出現意外跌停後,我們在第一時間聯繫了持股較多的投資人,積極聽取各方意見和建議。值得欣慰的是,我們的機構股東沒有在此期間減持,紛紛表態將繼續堅定支持公司,看好公司長期價值,不拋售股票。”

葉驥還透露,“通過大量溝通,基於我們目前已掌握的信息,我們預計某位個人投資人遭遇了強制平倉使當日股價出現波動,引起了其他中小投資人的擔憂進而誘發了後續的跌停。同時,對於部分股東反映的跌停期間某營業部的非常見交易行爲,公司法務部門也於近日向監管和司法部門報告,並申請相關部門介入調查。”

根據東財Choice數據顯示,山子高科自然人股東熊基凱目前爲唯一重要質押股東。截至今年一季度,熊基凱共持股41915.7萬股股票,佔公司總股本約4%。截至今年1月24日,熊基凱累計質押股數爲41914.63萬股,幾乎與截至一季度末所持股票相同。與此同時,熊基凱於今年一季度減持了7100萬股股票。

質押被動減持與股價下跌是一個“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而事實上,由於重整後公司未及時剝離銀億股份地產業務,加之汽車零部件主業海外進入調整期,其導致公司2022、2023財年、2024年上半年業績依然持續虧損。

7月12日公司披露業績預告顯示,其上半年預計實現歸母淨利潤虧損6億元~虧損8億元;扣非淨利潤預計虧損3.5億元至5億元。公司基本面+股本數的雙重拖累,導致山子高科在披露上半年業績預告後再度崩跌。7月15日-7月26日,山子高科區間跌幅達到36%,收於0.86元/股,最低一度跌至0.77元/股。

破產重整遭遇“面值掣肘”

山子高科如今的面值困境,無疑與公司此前的破產重整導致的增發股票有直接關聯。

山子高科前身爲銀億股份,於2020年6月因財務困境、股東資金佔用和業績補償缺位等問題從而實施破產重整,並引入嘉興梓禾瑾芯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作爲重整投資人。

彼時,銀億股份以實施每10股轉增14.82股的代價,向包括全體股東支付業績補償,以及引入重整投資人等,致使公司股本數量達到接近100億股。

“早在銀億股份破產重整的進程中,管理人、債權股東以及許多投資人都提醒我,重整完成後唯一的風險就是股本太大,可能有面值退市的壓力。而當時的我一直堅信,只要企業經營向好,面值就不會構成一個風險因子。”葉驥在致股東信中表示:“我依然低估了黑天鵝發生的概率。”

山子高科的局面,在A股市場上也並非孤例。記者注意到,上市公司破產重整從而擴充股本,轉而引發“面值危機”的案例,已然開始逐步增加。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截至7月26日收盤,近5年以來,A股共有72家上市公司完成了破產重整。但上述企業中,已有14家即便破產重整完成,卻依然因各類情形退市。

其中,退市工新,退市博天,ST貴人,*ST保力以及中銀絨業均因觸發面值退市條款而出現或鎖定面值退市。

而以上股票的面值退市風險,皆與公司破產重整期間爲引入重整投資人和實施債轉股導致的大額轉增擴股不無關聯。其中,ST貴人破產重整轉增股本數量高達10轉15,ST博天達到10轉13.27,中銀絨業爲10轉13.61,退市工新爲10轉27.16。

*ST保利更是增發擴股領域的“常客”。公司自2013年至2022年十年之間,四度轉增分紅,一度破產重整轉增,五度定向增發,最終導致公司總股本自2010年上市時的8000萬股,提升至退市前的44.26億股,股本擴張超50倍。

而以上5家退市公司,僅是破產重整股“面值危機”的冰山一角。

另據記者統計,在近5年完成破產重整,並且尚未退市或鎖定退市的58家公司中,除山子高科面值已經低於1元外,包括海航控股、永泰能源、衆泰汽車等25家通過破產重整而“重生”的企業,股價已然不足2元;洲際油氣、正邦科技、柳化股份、西寧特鋼等21家公司股價在2~3元之間。這意味着80%的破產重整企業,當前股價不足3元。

“破產重整企業原本就是經營不善的企業,股價原來就比較低。一旦公司要重整,一般又會增發股票,從而導致轉增除權,股價又會打折”,某華東券商投行部人士向記者分析。

他還告訴記者,當前雖然引入重組投資者都是“轉增但不除權”的,但擴大的股本總量依然會導致大比例的每股權益稀釋和分紅潛力下降,因而限制了股票價格上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