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定邊: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

原標題:

陝西定邊:讓小雜糧長成大產業

科技日報記者 王禹涵 通訊員 葉子 盧云云

“用了新技術後,玉米和高粱的產量能增長20%,預計玉米畝產1800斤以上,高粱畝產可達1000斤。”陝西省榆林市定邊縣紅柳溝鎮紅柳溝村村民樑文學近日向科技日報記者算了筆賬。今年他參與了旱作集成技術推廣項目,成效顯著。“科技種糧就是好!”他感慨道。

眼下,糜子、穀子、高粱、蕎麥等雜糧進入灌漿期。記者走進定邊縣雜糧種植基地,看到秋色染山野,一派豐收美景。2024年,定邊縣實施旱作集成技術推廣項目,覆蓋面積達13.645萬畝。

與初嘗科技種糧“甜頭”的紅柳溝村不同,定邊縣紀畔村實施旱作集成技術推廣項目已有兩年。在科技支撐下,紀畔村近1.5萬畝雜糧長勢喜人,讓全村1300餘名農民增強了種植雜糧的信心。

“科學種植雜糧不僅能增加產量,還特別省水,我明年打算接着種。”紀畔村村民王學彥說。

定邊縣地處北緯37度雜糧黃金種植帶,屬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天然的優質雜糧產區。近年來,定邊縣把雜糧產業作爲全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堅持走科技種植路,打特色優質牌,於2023年被農業農村部認定爲“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雜糧分爲糜穀類、蕎麥、豆類等不同種類,是定邊最具資源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定邊縣農業農村局局長王學瑞介紹,定邊雜糧種植面積常年穩定在120萬畝以上,年產量達3.2億斤以上,是陝西雜糧的主產地和核心區。

爲了應對水資源短缺瓶頸、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近年來,定邊大力開展旱作集成技術推廣項目,讓雜糧產量大增,爲農戶增收致富“挑起大梁”。

定邊縣農牧技術推廣中心主任李劍介紹,旱作集成技術主要包括深鬆整地、輪作倒茬、選用抗旱耐旱品種、應用保水劑、精量播種、精準施肥等一系列技術措施。“旱作集成技術推廣項目區內良種覆蓋率、農膜使用率、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率均超90%,畝均增產200元以上。”李劍說。

數據顯示,2023年定邊新建成高標準農田7.99萬畝,全縣農業總產值達66.12億元,增速位居榆林市第一;糧食總產量達37.89萬噸,創該縣歷史新高。

“我們要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深度開發蕎麥酵素、馬鈴薯粉等特色產品,進一步做優定邊‘土特產’大文章。”王學瑞說,定邊將積極申報陝北雜糧產業集羣,並加大對縣域公共品牌的推廣力度。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