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烏地導彈 攪動中東

(圖/新華社)

12月23日,美國《華爾街日報》和CNN都報導了沙烏地在中國大陸協助下,開始發展導彈的新聞。衛星照片清楚顯示,沙國不只是從中國購買導彈,現在更開始自制導彈。雖然照片看不出來飛彈的射程與有效載荷,但卻毫無疑問將使伊核談判變得更爲複雜。

沙烏地發展導彈,當然是針對宿敵伊朗的軍事威脅而來。不久前伊朗才結束爲期5天的「偉大先知─17」演習,成功發射16枚射程由350到2000公里不等的導彈。面對這樣的威脅,沙烏地卻發現美國的安全保障愈來愈不可靠。2019年2個沙烏地的煉油設施遭到伊朗無人機攻擊,美國都沒幫沙國進行軍事報復,加上拜登上臺後美沙關係已不若川普時期緊密,這都讓沙國想到除依賴美國外,必須在外交與國防上另謀出路。於是與中國大陸的軍事合作,就成爲很自然的選項。

但中沙的飛彈合作卻必須放在區域,甚至更大的全球戰略格局裡面觀察,方能窺其全貌。

就區域政治而言,拜登政府希望徹底解決中東問題,其中又以重返伊核協議,爲美國中東外交的支點。爲了讓談判順利進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特別飛到以色列,希望美以兩國能形成對伊朗的共同戰略。以色列外長拉皮德也在22日表示,如果伊核協議是好協議,以國會支持。

可是伊核協議美國要限制的不只是伊朗的核武,還包括導彈。今沙烏地發展核武的鐵證一出,美國又如何能要求伊朗在導彈問題上設限?除非把沙烏地、以色列等相關國家一起拉上談判桌,談出一個大的共同規範架構纔有可能,但這麼大的政治工程,美國有這個心力嗎?因爲這將打亂了美國將外交重點從中東抽出轉向亞洲的戰略佈局。

美國可能還在評估如何調整對沙政策,但針對中國將飛彈科技擴散到沙國這一部分,美國有打算制裁中國。果如此,這又將使美中關係在氣候、貿易、疫情等又衝突又合作的議題之外,添加另一個複雜的面向。

就大國博弈的全球格局來看,美國退出中東,中國和俄國剛好趁機補位,法國也借力舊的殖民關係重返中東。以中國爲例,11月媒體報導中國暗中在阿聯修建軍港被美國發現,阿聯大公才趕緊下令叫停。現在又被發現中國在發展與伊朗密切關係的同時,還幫伊朗的宿敵沙烏地製造導彈,可見中國大陸玩的是兩手平衡的遊戲。中沙關係不只是雙邊關係,而是北京在中東全方位佈局的一部分。

中東國家的傳統關係也開始鬆動。沙烏地在伊拉克調停下,開始跟宿敵伊朗有初步接觸、阿聯跟向來不睦的卡達與土耳其改善關係,並改向法國買武器。土耳其也想繼埃及與沙烏地之後,搶奪中東的領導地位。這個變動勢將外溢,牽動北非利比亞局勢。

在這同時,遜尼派與什葉派之間的教派衝突,也隨着政治權力板塊的鬆動而升高。這個衝突早已不是宗教衝突,而是權力的爭奪。宗教與俗世已混爲一談。這樣的發展,會把美國又拉回中東嗎?如果不會,將來中東會是誰家天下?如果美國又被拉回中東,那亞洲的再平衡政策會如何調整?美中與美俄的關係,又將出現什麼新貌?都是觀察的方向。(作者爲東吳大學政治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