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黃厝煥新記

新華社廈門10月4日電 題:廈門黃厝煥新記

新華社記者鄭良、陳弘毅

“十一”黃金週期間,位於廈門思明區黃金海岸線旁的黃厝社區迎來了各地遊客。鬆軟的海灘、閩南風情十足的小巷和古厝令人流連。

黃傑在廈門黃厝經營民宿多年,自從去年民宿周邊經過整治提升變“靚”後,遊客更多了。不少遊客在社交網絡“曬美圖”之餘,給出了“寶藏打卡地,處處能出片”“遠離都市喧囂、充滿鬆弛感的閩南海濱小村”等評價。

黃厝社區位於廈門島的東南部,背靠青山,面朝大海,2003年完成村改居,屬於典型的城中村社區。玉帶般的廈門環島路從此穿過,串起了幾公里長的沙灘。得益於獨特的文旅資源,天南海北的遊客源源不斷,這裡也逐漸由一個小漁村轉型爲民宿村。目前,整個黃厝民宿已經超過300家。

然而,在旅遊業繁榮的同時,寸土寸金的黃厝也一度遭遇“成長的煩惱”:本不寬的村道兩邊隨意搭建的鐵皮屋、佔道經營的各類攤點、空中密密麻麻的“蜘蛛網”……思明區民宿協會監事長湯斌坦言:“那時候,不少遊客跟我聊天時都說‘民宿很棒,就是環境太亂了’。”

轉變始於去年5月。作爲廈門城中村整治提升的第一批試點,從黃厝“大隊樓”和“知青樓”開始,一場“減法”讓黃厝逐漸迴歸整潔有序。

“大隊樓”和“知青樓”建於20世紀六七十年代,見證了黃厝作爲海防前線村的崢嶸歲月。後被轉租用作小加工坊等,兩棟樓所在的廣場則搭蓋了臨時農貿市場,擁擠雜亂。街道和社區決定清理提升這片區域,爲周邊居民和遊客提供一個休閒小廣場。

如今,這個充滿閩南風情的小廣場成了周邊老人健身、孩童嬉戲玩耍的地方,解決了黃厝公共活動空間不足的問題。

同時,黃厝社區也在積極做“加法”,通過拆違騰挪和盤活整合集體土地,公共菜市場、公共停車場等配套設施將陸續投用,不但補齊民生短板,預計還將爲社區每年增加集體收入200萬元。

濱海街道黨工委書記趙珂說,經過努力,村道旁的亂搭亂建消失了、佔道經營的攤點逐步規範了、頭頂的“蜘蛛網”下地了……如今的黃厝,盛放的盆栽、紅磚厝、整潔的瀝青路,組成了一幅幅美景,不少遊客駐足拍照。今年以來,黃厝已迎來超80萬名遊客。

“如何讓優美的人居環境長久鞏固,是我們要解決的‘下半篇文章’。”濱海街道辦事處主任陳舒楊告訴記者,經過社區兩委謀劃,黃厝社區已引入市屬國企,與社區聯合成立運營管理公司,推動多元共治、推進村集體資產持續發展壯大,讓黃厝的明天更“美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