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第6篇正刊!中科大潘建偉團隊在外爾半金屬領域取得最新成果!

TOP前言

“TOP大學來了”小編按,4月9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帥和北京大學劉雄軍在全球頂級科研期刊《Science》雜誌發表了題爲“Realization of an ideal Weyl semimetal band in a quantum gas with 3D spin-orbit coupling”的文章,該研究通過對超冷原子進行3D自旋軌道耦合工程實現的IWSM波段的實驗。通過平衡狀態下的虛擬切片成像技術可以清楚地測量拓撲Weyl點,並在淬滅動力學中進一步解析。IWSM波段的實現爲研究固體中難以接近的各種奇異現象開闢了一條途徑。“TOP數據庫”顯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21年度的第6篇正刊。潘建偉、陳帥、劉雄軍爲文章通訊作者。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陳帥,北京大學劉雄軍通過實驗設計通過對超冷原子87Rb的三維自旋-軌道耦合作用調控,成功實現了IWSM,而且通過均衡虛擬切片成像技術揭示了其演變的動態過程。

在實驗中成功實現這種IWSM爲在固體中獲得難以實現的奇異物理現象提供經驗和指導,爲在實驗中構建可調控、複雜性遞增的Weyl型能帶結構,探索其物理學性質提供了很好的平臺。

圖文賞析

圖1. 實驗裝置和3D SOC

圖2. 平衡法中IWSM相的相圖和直接觀察

圖3. 平衡法直接觀察到具有四個Weyl節點的半金屬帶

圖4. 用猝滅動力學測量外爾點

潘建偉,男,1970年3月生,浙江東陽人。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1992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1995年獲該校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9年獲奧地利維也納大學實驗物理博士學位。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主任,教育部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協同創新中心主任,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會長,全國青聯副主席。

潘建偉教授主要從事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作爲國際上量子信息和量子通信實驗研究領域的先驅和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利用量子光學手段,他在量子調控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關於量子通信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的系統性創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爲近年來物理學發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

潘建偉及其同事有關實現量子隱形傳態的研究成果於1999年同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重大研究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爲“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其研究成果曾1次入選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亮點”、1次入選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6次入選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 “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5次入選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9次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潘建偉在包括Nature (11篇)、Nature Physics (8篇) 、Nature Photonics (9篇)、Nature Nanotechnology (2篇)、 PNAS (3篇)、Physical Review Letters (70篇) 在內的國際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60餘篇,共被引用13000餘次。

審覈、編輯:大可

版權聲明:本文綜合自Science、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轉載只爲學術傳播,如涉及侵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