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下一步是中職教育還是學前教育?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下稱《決定》)提出,完善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推進機制,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我國學生資助制度規定了多個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免費政策,包括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職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免學費等,有的地方也在探索更大範圍的免費教育,比如民族地區、殘疾兒童基礎教育免學費等。

2018年,國辦印發《關於進一步調整優化結構提高教育經費使用效益的意見》,明確提出嚴格執行義務教育法,嚴禁隨意擴大免費教育政策實施範圍。

受制於地方財力,教育部2020年在對一份全國兩會建議的回覆中稱,“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爲繼”。

如今,隨着教育優先發展定位的明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又具備了可行性。專家指出,中職教育免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強,其次是學前教育,但都需要加強教育財政經費保障。

現行免費教育有哪些?

義務教育是免費教育。我國對城鄉義務教育學生免除學雜費、免費提供教科書。在非義務教育階段,我國探索實行免費教育也有很長時間。

我國2006年開始實施中職學校貧困家庭學生免收學費,2009年開始對中職學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免學費,2010年、2012年、2015年三次擴大免學費範圍。

根據目前的政策,對於就讀中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國家免除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城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族地區學校就讀學生和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其他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的學費。

教育部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2023年11月發佈的《2022年中國學生資助發展報告》(下稱《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有1418.45萬名中職學生享受免學費政策,全國各級財政共投入資助資金315.26億元。

對於就讀普通高中學校的學生,原建檔立卡家庭、農村低保家庭、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家庭經濟困難殘疾等四類學生都可以享受免學費政策。

《報告》顯示,2022年,全國共有186.13萬名普通高中教育學生享受免學雜費政策,全國各級財政投入補助資金23.04億元。

此外,《報告》還顯示,2022年,全國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學費減免資助35.73萬人次,減免金額16.01億元。

有的地方在國家政策之外也在探索實行免費教育。比如,四川省2009年率先實施了藏區“9+3”免費教育計劃,即在9年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藏區學生提供3年免費中等職業教育,隨後在彝區及原貧困連片地區依次鋪開。相關資助政策包括免除學費、補助生活費等。

對於殘疾人,2016年8月,《“十三五”加快殘疾人小康進程規劃綱要》提出,爲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兒童、青少年提供包括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在內的12年免費教育。

目前,很多地方已經擴大了人羣和年限。2023年8月1日起,廣州市對持有《殘疾人證》的適齡殘疾幼兒、學生實行15年免費教育。

免費教育實踐取得了顯著成果,不僅幫扶了大量家庭經濟困難和特殊需求學生,促進了教育公平,也幫助很多學生成才,比如,四川省“9+3”免費教育計劃資助的學生中,有的成爲“全國技術能手”,有的回到家鄉成爲幼兒園園長、返鄉基層幹部,爲家鄉服務。

免費教育的波折

免費教育實踐曾出現波折,這是與實行12年義務教育的呼聲相伴隨的。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陳衆議建議,實行12年義務教育。陳衆議認爲,這不僅可以緩解小學和初中教學的內卷問題,還可緩解中考“普職分流”政策帶來的巨大壓力。

多年來,類似的呼籲多次在全國兩會上提出,但教育部始終秉持一致的態度。

在2021年10月26日對一份提案的答覆中,教育部表示,從國際比較來看,世界各國實施義務教育、免費教育的年限、範圍和標準不盡相同,沒有統一模式。從我國發展水平看,實行9年義務教育是適當的。

在2020年10月28日對一份建議的回覆中,教育部表示,我國義務教育普及時間較短,鞏固提高任重道遠。一些地方落實政府舉辦義務教育主體責任還不到位。從地方具體實踐來看,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已經難以爲繼。

國內部分地區實行非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教育政策確實發生了變化。南京市2014年出臺政策,對當年秋季入讀小班幼兒在2016年讀大班時,每生每月減免保育教育費600元,全年按10個月減免,共計6000元。據報道,此舉開創了全國省會城市實行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的先河。

但2023年8月11日,南京市教育局在官網回答“學前一年基本免費教育政策取消了嗎”的諮詢時稱,相關政策已調整。

根據相關文件,從2020年秋季新學期開始,南京市各區統一將學前一年每生6000元補助,調整爲由財政直接投入用於普惠性幼兒園建設和發展、保障困難家庭幼兒和農村辦園點幼兒。

2021年9月,四川省曾發佈《關於新時代民族地區“9+3”免費教育計劃的實施意見(徵求意見稿)》,並在線徵集意見。按照徵求意見稿,在原有資助政策基礎上,省財政再給予一定生活費補助。但目前尚未看到這份文件正式發佈。

顯然,擴大免費教育範圍需要加大教育財政經費投入。但近年來,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加大,教育投入更注重“盡力而爲,量力而行”。

比如,我國對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的要求,既有“一般不低於4%”,又有“應當隨着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財政收入的增長逐步提高”。然而,近年來,各級政府普遍存在重底線目標要求、輕法定增長要求的現象。

現在,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對教育投入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決定》明確提出,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

“我國規定義務教育免費之初,也曾有強大的阻力,但最後還是堅決執行,並且得到了很好的實施。現在,也應該按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的部署,制定、落實新的政策。”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

下一步如何破題?

探索逐步擴大免費教育範圍,應從哪裡切入,又應秉持怎樣的原則?

儲朝暉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目前各地情況不同,有的地方具備了免費的條件,全國性的政策至少應給具備條件的地方開一個口子,作爲地方決策的依據,這是很有必要且有意義的。”

“具體優先面向哪類人羣、哪個領域實行免費,也應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儲朝暉說。

儲朝暉認爲,首先應繼續擴大中等職業教育免費教育的範圍,尤其是針對農村學生;其次可以探索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從學前一年免費教育向三年免費教育擴展;最後是探索實行免費普通高中教育。

值得注意的是,學前教育法草案正在立法審議過程之中,目前草案二審稿已經規定:有條件的地方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

草案二審稿分組審議時,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張勇指出,目前已有100餘個國家和地區實行免費學前教育制度。我國現階段還不具備全面實行免費學前教育或者學前義務教育的條件,但也要抓住當前在園兒童總量下降這個機遇,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和支持水平,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積極開展探索,逐步推進實施免費學前教育。

實施免費學前教育,還有一個重要的社會效果,即鼓勵生育。《決定》在“健全人口發展支持和服務體系”部分明確規定,要有效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

“人口形勢變化是探索實行免費教育的重要因素,是積極的生育政策的舉措之一。”儲朝暉說。

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周洪宇曾多次建議,全面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這對於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有重大意義。

北京市海淀區一所融合幼兒園園長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當地已經實行殘疾兒童免保教費,但應將享受政策人羣從持《殘疾證》幼兒擴大到包括孤獨症、發育遲緩等所有的特殊需要幼兒。

這所幼兒園目前有260名幼兒,其中殘疾幼兒人數並不多,孤獨症和發育遲緩幼兒佔比則高達80%。

“隨着強制性婚檢取消、三孩政策實施,以及自閉症譜系障礙問題本身的發生率提高,幼兒園、中小學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特殊需要學生。”這位海淀區幼兒園園長說。

不管是在哪個領域探索實行免費教育,都需要加大教育財政投入。

周洪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針對目前我國基本公共教育財政投入存在的地區差異,需要進一步完善教育經費投入制度,合理劃分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依法落實各級政府教育支出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