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主糧兩類農業保險全面鋪開 中國人壽財險積極探索農險創新
糧食安全關乎國計民生,要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的生產是重中之重。近日,財政部、農業農村部、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聯合發佈通知,明確在全國全面實施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政策,推動提升農業保險保障水平,穩定種糧農戶收益,支持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更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三糧兩保”試點6年後全面實施
財政部近日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糧食產量連年超過1.3萬億斤,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佔我國糧食總面積的比重超過八成,產量佔比超九成,是我國老百姓飯碗裡主要的糧食品種,也是農業保險政策最主要的“主幹道”。
爲保障三大糧食作物生產,我國自2007年開始實施物化成本保險,即“基本險”,並於2012年在全國推廣。“物化成本”在農業裡指的是化肥、種子、地膜等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投入,對這些直接投入進行保障的農業保險就是“物化成本保險”。
在5月3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介紹,全國平均來看,物化成本保險保障水平大約是每畝525元,隨着我國農業保險發展,風險保障的需求越來越高,這種最基本的物化成本保險越來越無法充分滿足廣大種糧農民的需要。
基於此,我國從2018年開始探索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從2018年到2020年在部分產糧大縣進行試點,從2021年至2023年逐步推廣到所有產糧大縣,從2024年起在全國全面覆蓋,前後歷時大約6年時間。
相比於基本險,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更高。完全成本保險是對農業生產總成本的保險,這一總成本不僅包括基礎的物化成本,還包括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等,在遭受重大自然災害後,農戶由此獲得的理賠可以有效保障恢復再生產。種植收入保險則是首先測算出農民種植糧食的目標收入,如果最終的實際收入未達到目標,該保險產品將爲農戶提供一定的補償,種植收入保險保障水平與完全成本保險大體相當,但賠付機制有所差異。
廖岷舉例表示,物化成本保險的保障水平大約是每畝525元,目前全國的平均保險費率是4.9%,與費率相乘,保費就是每畝25.5元。其中,各級財政承擔約80%,即每畝20.4元;農民自繳約20%,即每畝5.1元。而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的保障水平大約爲每畝1125元,以同樣的方式計算,農戶每畝自繳約10.9元。每戶農民可能僅需要多交5.8元左右,每畝就可以多得到600元賠償,也就是說農戶在經濟負擔增加非常有限的前提下,遇到同樣等級的災害,靠兩個高保障險種獲得的賠償就翻倍了,基本上可以實現旱澇保收。
農業農村部計劃財務司負責人王衍表示,在各級財政大力支持下,針對種糧農民的補貼、價格、保險“三位一體”的收益保障政策體系逐步構建完善,調動了種糧農民的積極性。在這個體系中,農業保險爲種糧農民提供了災害風險兜底保障。特別是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逐步擴大範圍以後,保障更加有效。農民遭受災害後獲得的理賠可以有效保障恢復再生產,大大增強種糧信心。
保險機構穩步提升兩類農險保障水平
從初步試點,到試點擴圍,再到全面覆蓋。6年來,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已具備較好的實施基礎和較高的保障水平。
廖岷介紹:“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在逐步覆蓋產糧大縣的過程中,在風險防範、承保理賠、運行機制、農戶接受度等方面都已經比較成熟,受到種糧農戶及地方政府的歡迎。初步統計,近3年產糧大縣三大主糧平均保障水平提升了48%,承保面積增加了約1.5億畝,增產超過500億斤。”
從具體實踐來看,保險機構對於三大主糧的保障力度,以及通過上述兩類農險產品提供保障的水平也在逐漸提升。以中國人壽財險爲例,該公司2023年承保三大主糧保險面積約1億畝,提供風險保障近830億元,服務制種種植戶1.1萬戶次,在12個省份落地高標準農田保險項目,提供風險保障21億元。2024年一季度,中國人壽財險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提供風險保障約165億元,同比增長超18%;保費收入約5.8億元,同比增長超12%。
龔福權是江蘇揚州邗江區公道鎮湖濱村的種糧大戶,儘管去年種植的小麥發生病害,他今年仍對擴大種植面積充滿底氣:“去年我投保了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後來發生病害,保險公司迅速支付了賠款,也讓我種糧心裡有了底,今年我擴大了種植面積,新承包了4000多畝土地。”
龔福權底氣的來源,就是小麥的完全成本保險。今年春節前,龔福權已在中國人壽財險江蘇省分公司爲4500多畝小麥投保了完全成本保險。記者從中國人壽財險江蘇省分公司瞭解到,2023年,江蘇省分公司累計承保中央政策性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面積超310萬畝,爲超19萬戶次糧農提供風險保障約33.86億元,支付賠款超8700萬元。目前,江蘇省分公司已完成承辦區域內的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工作,承保率達到100%。今年,該公司圍繞三大主糧“提標、增品、擴面”持續發力,積極做好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全覆蓋工作,逐步由單一種植保險向保成本與價格並舉的保障體系升級,同時探索開展種植收入保險。
河南省是我國農業大省,全省小麥產量佔全國小麥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在這裡,“糧食安全”也是擺在保險行業面前的重要課題。2021年6月,財政部等三部門發佈通知,將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擴大至河南等13個糧食主產省份的產糧大縣。中國人壽財險河南省分公司積極配合推進工作,近3年來承保的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規模呈逐年上升趨勢,2023年較2021年承保面積增加了38萬畝,風險保障增加了3.25億元。
在廣東、山東、吉林等地,中國人壽財險的分支機構也在充分發揮保險保障優勢,持續圍繞三大主糧“提標、增品、擴面”,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安全穩定。
2023年,中國人壽財險廣東省分公司累計開辦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超4540萬元,提供風險保障14.19億元,保障範圍覆蓋面積113.51萬畝,支付賠款2607萬元。
2024年,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日照市中心支公司在農業大縣莒縣共承保政策性小麥完全成本保險6.48萬畝,爲2.38萬種植戶提供風險保障6478萬元。自2021年以來,中國人壽財險山東省日照市莒縣支公司已累計承保莒縣主糧作物完全成本保險12.78萬畝,承保戶次達4.35萬戶,提供風險保障1.25億元,賠付173.26萬元。目前,完全成本保險在莒縣已經實現全覆蓋。
2024年4月17日,中國人壽財險河南省分公司全國首單“主糧作物凍災指數”保險在河南周口正式簽約。在該項目運行中,農戶所面臨的低溫風險通過購買凍災指數保險轉移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使用場外期權對衝風險,將風險進一步轉移,形成完整的風險轉移鏈條,實現多方共贏的效果。
近日,中國人壽財險參與開展的吉林省商業性玉米種植巨災保險保障案例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7月19日,吉林省首單玉米種植巨災保險成功出單,共計爲三家合作社提供481.73萬元風險保障,承保面積6423畝,保費收入22.21萬元。玉米種植巨災保險順利落地,極大地分散了玉米規模種植戶面對大災的生產經營風險,滿足了基層政府和農業新型主體的保險服務需求。
科技推動農險服務更精準、更高效
近年來,保險機構在推動農險服務水平過程中不斷加強科技賦能,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豬臉識別、牛紋識別等技術,大幅提高精準定損和精準理賠水平,縮短結案週期。
2023年下半年,中國人壽財險徐州市新沂支公司通過應用高分辨率的衛星遙感監測技術,更精準、更真實地掌握了中標轄區內三個鄉鎮的農田狀況,爲1.2餘萬戶農戶提供了9426萬元的風險保障。同時,該支公司利用遙感技術監測農業災情,科學合理地配置查勘定損力量,幫助農戶準確快速評估受災面積和程度,累計爲1萬多戶次定損220萬元,大幅提升了承保理賠服務的精準性和時效性。
中國人壽財險廣東省分公司也在持續加強科技在農險中的運用。近年來,該分公司構築“產學研”平臺,與科研院校深入開展合作,以科技力量推進“保、防、救、賠”一體化建設,先後建立了水生生物疾病防控實驗室、移動檢驗監測車、智慧漁場、智慧豬場、“天-空-地”遙感綜合監測平臺等風險減量項目。
在5月31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財產保險監管司司長尹江鰲表示,據初步測算統計,通過上述衛星遙感、無人機等新技術,農險服務結案週期可以縮短三分之二。
爲進一步優化農險服務的“最後一公里”,各級政府還依託保險公司及其省級分公司、縣級分支機構、鄉鎮專業網點、村子裡對接農戶的協保員等,全面鋪開服務網絡,提升基層服務質量。廖岷介紹,目前,農業保險經營主體已經由2007年的6家增加到了現在的30多家,建成基層服務網點約40萬個,服務人員約50萬人。
記者從中國人壽財險獲悉,截至2023年底,該公司已累計建成營銷服務部、鄉鎮服務站、村級服務點等各類服務網點超6.5萬個,擁有農險專職服務人員超2300人,配備農險協辦人員隊伍約4.5萬人,已建成“專職人員+協辦人員+外部專家”的綜合服務隊伍,在超過1700個四級機構提供農業保險服務。
中國人壽財險表示,下一步,公司將在全面推進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工作的同時,通過優化農業保險險種設計、提升承保理賠服務能力、配合政府做好宣傳,加強風險管理、持續科技賦能等舉措,整合銀行、擔保、證券、氣象和遙感等外部資源,不斷“提標、增品、擴面”,力爭爲農戶提供更全面、更高層次的風險保障,助力農業生產的穩定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