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達環境部2030減碳目標 專家:再生能源須提高至40%

環境部日前公佈第三期(2026至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其中也包含每度電力排放係數降至0.319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₂e)。專家表示,若要達成此目標,再生能源須在2030年提高至30%-40%。記者黃仲裕/攝影

環境部日前公佈第三期(2026至2030年)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草案,較基準年2005年減量26%-30%,其中也包含每度電力排放係數降至0.319公斤二氧化碳當量(CO₂e)。專家表示,若要達成此目標,再生能源從目前既有的20%目標,在2030年提高至30%-40%。

因應2050淨零碳排, 環境部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規定訂定每5年一期的階段管制目標,日前宣佈的第三階段(2026年至2030年)管制目標落在26%至30%之間,比國發會先前提出的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目標23%至25%成長最多5個百分點。

臺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助理教授徐昕煒表示,臺灣2030年的減碳目標從24±1%提升至28±2%,雖然與國際間42%的減量標準仍有差距,但在臺灣現有條件下,已展現出一定的政策誠意。

他說,然而從統計學角度來看,如此大的範圍可能增加目標不確定性,降低實施政策的有效性與可預測性,進而影響實際減碳成果的評估與執行力,若要實現2030年電力排放係數降至0.319公斤CO₂e/度的目標,供給面必須大幅提升再生能源佔比,從目前既有的20%目標於2030年提高至30%-40%,穩定天然氣佔比在50%,並進一步壓縮燃煤使用。

徐昕煒說,電氣化與用電需求的快速增長進一步加劇供應壓力,使僅靠供給面的低碳化仍難以滿足減碳需求,現行碳費政策雖然爲減碳行爲提供一定指引,但費率過低,無法支撐2030年的新目標,臺灣亟需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碳定價機制,通過合理價格提高企業與民衆的減碳意識,這將成爲推動淨零轉型的核心工具。

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暨規畫與設計學院副院長蔡耀賢說,如何以碳權或綠色金融等配套措施來提升節電的經濟效益,以及運用AI等科技深度節能,可能是未來達成管制目標的關鍵,以建材來看,使用國產木材可以間接協助植林碳匯,以老宅延壽取代拆除重建可大幅減少投資成本與碳排放量,增加都市綠化與通風可減緩都市高溫化、降低夏季空調的用電量,都是相當有效的減碳策略。

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系助理教授鄭祖睿說,以全球而言,運輸部門在1990至2022年間二氧化碳排放量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長,僅次於工業部門且超越其他部門,國際能源署提出爲了實現到2050年淨零排放,運輸部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須在2030年前每年減少超過3%,臺灣運輸部門位居全國總碳排量第3位,雖然在2016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高峰,之後至2022年之間或有增減,但並無顯著下降,第三階段管制目標草案中,運輸部門以較基準年溫室氣體排放量降幅20%爲目標雖然值得鼓勵,但仍有努力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