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鴻創辦人 洪鎮海 全球機能布創新之父

被稱爲「機能布之父」的洪鎮海,出身苗栗農家,原本是染整廠學徒,一九七7年與3位友人共同籌資50萬元創立儒鴻。(圖/財訊提供)

根據《財訊》雙週刊報導,6月12日,儒鴻董事長洪鎮海宣佈退休,交棒給一手栽培的經營團隊,但是他開創突破精神永遠成爲臺灣紡織界的典範。

被稱爲「機能布之父」的洪鎮海,出身苗栗農家,原本是染整廠學徒,一九七7年與3位友人共同籌資50萬元創立儒鴻。由於重視研發與技術創新,每年可提供超過3千種新布料,同時成立打樣中心,每天能提供超過150款新樣衣。47年來,儒鴻不僅年年獲利,躋身紡織股王,更是全亞洲第一大彈性及機能布種製造廠。

儒鴻改變紡織業既有生產模式,運用垂直整合生產供應鏈,提供客戶從布料到成衣製作的「一站式購足」服務,國際客戶包括Nike、Under Armour、Lululemon等。儒鴻以臺灣總部爲研發創新中心,生產基地分佈臺灣、越南、柬埔寨等地;儘管在海外設立成衣廠,但最關鍵的秘密武器「機能布」廠仍根留臺灣。

2015年,工研院授證洪鎮海爲新科院士;2018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在頒發「科技管理獎」給洪鎮海。工研院曾透露,洪鎮海早在1970年代末,衣服還沒有彈性前,就投入彈性纖維研發,連機臺都自行開發,Nike在臺灣買的第一塊彈性布就是儒鴻生產。

不斷研發找藍海 任用新人拚行銷

早年,臺灣連彈性布料機臺都沒有,洪鎮海一年飛5趟日本偷偷參考類似機器,回臺自己改造,但是製程中先織布再染,總有摺痕,也霧霧的,他靈機一動,何不先染色紗再織布?「一念之間,就創新出來了,厚度、彈性、手感完全都不一樣。」1982年研發成功,1985年順利生產,開啓與Nike的合作至今。

《財訊》雙週刊指出,1991年,洪鎮海堅持成立研發中心與檢驗中心。他認爲,儒鴻不能按照紡織業習性一成不變,應該要主動開發布種讓客戶來選擇,至於檢驗中心,能做到符合國際標準的品質控管,對客戶也有保障。同年Adidas主動找上儒鴻;2000年則隨着Lululemon壯大。儒鴻的彈性針織布搭着運動成衣市場起飛,成功推升集團動能,更帶動臺灣整體紡織業往運動彈性機能方向發展。

洪鎮海始終相信,產品要能擺脫紅海市場纔有競爭力,所以要不斷創新;而有了厲害產品,也要搭配卓越的行銷力,所以他總是大膽任用年輕人,尤其是猶如一張白紙的社會新鮮人最有創意,也最能跳脫框架。

文章來源: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