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邁向“移動大國”,日本面臨三堵高牆

來源:環球時報

日本JBpress網站7月31日文章,原題:爲什麼在日本不能像Uber那樣實現“共享”?阻礙日本向“移動大國”進化的三堵牆 “未來已不再光明”“人口減少經濟沒法增長”“無法改變現狀”……諸如此類的悲觀論調在日本甚囂塵上。日本今後要發展,價值循環是關鍵。牽引着日本經濟發展的汽車產業面臨着百年難遇的以“CASE”(互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電動化)爲中心的大變革。消費者從看重“功能”到更看重“體驗”,汽車的移動屬性越來越受到重視。日本應當在老齡化和地方人口減少等社會問題背景下,通過改善出行服務,提升人們的幸福感。

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世界鄉村人口占總人口比重由1960年的66%下降到2022年的43%。由於公共交通相繼崩潰,對日本部分地區的人而言,前往醫院等地的道路等基礎設施並不便捷。如果能解決這些問題,創建日本獨特的出行方式,日本就能從以製造聞名的汽車大國轉變爲實現人人幸福的“移動大國”。但目前,日本仍有三堵高牆需要跨越。

第一堵牆就是日本人想當然的造車思維,即日本在造車時只重視車輛功能及規格,始終堅持“造車”本身,而忽視了終端用戶的駕車體驗。在以汽車產業爲核心的日本製造行業,追求產品功能價值的思維模式根深蒂固,忽略了從用戶的角度設計“體驗價值”和“提高生活質量”的重要性。結果,雖然汽車的行駛性能和功能很出色,但依舊無法解決部分地區用戶體驗和生活質量不斷惡化的問題。據日本內閣府數據,廣義的“弱勢道路使用者”已經增加到全國人數的1/4。汽車公司應該擺脫重視汽車性能的思維,設計時注重用戶體驗,提高用戶生活質量。

第二堵牆就是汽車公司討厭跨界合作的“排外”行爲。這裡的“排外”特指行業之間的壁壘。在日本,由於各企業不願共享數據,汽車行業難以實現與IT、餐飲、零售、醫療保健等不同行業的跨界合作。爲了提高移動性帶來的體驗價值,汽車行業需要與多種生活服務業相結合。例如,北美的共享汽車巨頭Uber和Lyft使用API(應用程序編程接口),提供與醫院預約系統合作的配車服務。

第三堵牆就是專業人才不足,即缺乏移動設計的“指揮官”。爲了設計出提高用戶體驗的汽車,車企需要能夠推進跨界合作的人才。不少國家就業靈活,人們進入社會後也有很多跨行業、重新學習的機會,因此有很多複合型人才。但日本國內,雖然就業的流動性在上升,汽車行業人才流動性卻較小。因此,日本需要培養出具備複合技能和經驗的人才。(嚴格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