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經亞洲:美對臺戰略模糊議題 成美總統大選焦點

日經亞洲報導指出,美中緊張關係以及臺灣的命運都將成爲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議題。(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總統選舉競選活動已全面展開,拜登和川普的首場辯論也已經結束,日媒報導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美中緊張關係,以及臺灣的命運都將成爲美國外交政策的核心議題。

據《日經亞洲》(Nikkei Asia)2日報導,支持臺灣是美國民主黨和共和黨難得一致的共識,但如何表達這種支持則是另一回事,冷戰時代的遺產「戰略模糊」(strategic ambiguity)長年困擾華盛頓的臺灣政策,意在同時威懾臺北和北京。然而,隨着臺灣民主化,這種雙重威懾已經過時。隨着中國大陸對臺灣加強威脅,越來越多的軍事領導人和專家呼籲華盛頓做出更明確的表態,而拜登多次公開表示其政府將捍衛臺灣。

美國前副國安顧問博明( Matt Pottinger )的新書《燃燒的護城河:捍衛臺灣的緊急步驟》(Burning Moat: Urgent Steps to Defend Taiwan,暫譯),他贊同拜登的明確語言,稱其爲「美國外交政策中的一個重要新標準」。他認爲總統是政策制定者,拜登的聲明表明美國政策的變化。不過,白宮幕僚強調美國對臺政策沒有改變,但媒體報導暗示幕僚在回撤總統的評論。

戰略與國際研究所(CSIS)勞倫·迪基認爲,我們並未進入戰略清晰的新時代,這樣的討論僅僅是對戰略環境持續變化的認識。博名則表示,其他候選人不應該偏離拜登設定的標準。

川普可能重返白宮的猜測增加,他聲稱中國大陸、北韓和俄羅斯「不怕拜登」。雖然外界懷疑川普是否會像拜登一樣支持臺灣,但博名認爲川普理解臺灣的重要性,先前川普就採取雙邊方式加強與美臺接觸,而拜登的做法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入其他盟國,但這可能會因華府希望保持的低調而受限。

曾在川普和拜登政府中擔任白宮國安會臺灣、中國與蒙古事務主任的簡以榮(Ivan Kanapathy)認爲,如果目標是將與臺灣的安全合作多邊化,則需要更願意公開合作。簡以榮舉例說,最近美臺安全合作加強,包括美國特種部隊在臺灣外島進行訓練的報導。

在臺灣,戰略模糊的辯論可能感覺分散注意力甚至無關緊要。前蔡英文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吳怡農表示,臺灣需要首先專注於自身能力,並不需要華盛頓的額外保證。他說,美國總統多次表示如果臺灣受到攻擊,將作出軍事反應,「你還能要求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