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紐澳參與北約峰會 重要性與意義一次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在美國舉行。(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中央社華盛頓10日綜合外電報導

本週在美國華府舉行的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領袖峰會上,將有一些距離歐洲或北美洲甚遠的國家參加,也就是澳洲、日本、紐西蘭和南韓。

1949年成立的北約旨在協助北大西洋地區對抗當時來自蘇聯的威脅。路透社整理出這場峰會與會人士名單,以及北約與亞洲和太平洋國家之間的關聯。

哪些印太地區領袖將出席北約峰會?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南韓總統尹錫悅、紐西蘭總理盧克森(Christopher Luxon)及澳洲副總理兼國防部長馬勒斯(Richard Marles)都將出席峰會。

▲上圖由左至右爲紐西蘭總理盧克森、南韓總統尹錫悅夫婦、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夫婦與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路透)

這是上述4國,即所謂印太四國(Indo-Pacific 4, IP-4)連續第3次參加北約峰會。隨着中國可能犯臺的擔憂加劇,以及對俄羅斯加強與中國及擁核北韓的安全聯繫的擔憂,4國明天將與北約和歐洲聯盟(EU)領袖舉行會議。

美國總統拜登政府致力強化與印太地區國家的關係,包括與印度的關係,但美方對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北約峰會前訪問莫斯科一事感到失望。莫迪本人不會出席北約峰會。

由於有國內政治優先要務要處理,澳洲總理艾班尼斯(Anthony Albanese)也不會出席這次峰會。

北約對印太地區着眼點爲何?

美國在全球的盟友愈來愈一致反對俄羅斯在烏克蘭的戰爭,及莫斯科與中國的「無上限」夥伴關係,這種關係正在幫助俄羅斯重建軍事力量。

北約成員國2022年首度將中國視爲潛在威脅。2023年在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Vilnius)舉行的北約峰會上,成員國譴責中俄「相互強化破壞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的企圖」,併爲北京試圖分裂北約的「強制手段」一事示警。

這次在華府舉行的峰會聲明草稿指出,中國是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定性推手」,並表示北京當局對歐洲和安全構成體制性挑戰。

草稿強調印太地區對北約的重要性,稱該地區的發展直接影響歐洲-大西洋安全,並對加強與亞太夥伴的合作以支持烏克蘭一事表示歡迎。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指出,北約盟國和印太夥伴將針對烏克蘭、人工智慧(AI)、不實訊息和網路安全啓動4個新的聯合計劃。

北約成員國在印太地區已採取哪些行動?

近年來,歐洲在印太地區略有加強參與,特別是英國與美國在澳英美三方安全夥伴關係(AUKUS)計劃中的合作,向澳洲提供核動力潛艦。

然而,歐洲在亞洲的大多數防務參與爲臨時性質,且規模有限,包括偶爾由小型來訪部隊進行巡邏或演習。許多北約盟國和印太國家不希望看到北約將其勢力範圍擴大到北大西洋戰區以外。

去年,法國阻止了在東京設立北約聯絡辦事處的提議,以免引發中國不滿。

北約在印太地區的下一步行動爲何?

一些分析人士認爲,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必須提高應對歐洲安全挑戰的能力,以便美國能夠集中精力於亞洲,並應對中國帶來的威脅,包括與臺灣有關的爭端。

拜登政府國家安全會議(NSC)前高階官員強斯東(Christopher Johnstone)表示,歐洲能做出的最大貢獻是「確保它能夠在臺灣或印太地區的其他緊急情況下,肩負起嚇阻俄羅斯威脅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