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震災不歡迎「辛拉麵」? 專家:急難時小便都要當水喝

日本媒體報導,地震災區不適合捐贈「辛拉麪」,專家表示,泡麪要消耗的水量超出必要的多。本報資料照片

日本石川縣能登半島元旦時發生震度7.6強震,造成無數人罹難,當地的救援能持續進行當中。日本媒體報導相關新聞時,特別列出「不要捐助」的物資,包含了紙鶴、慰問信、辛拉麪等,其中辛拉麪讓不少人好奇,災難發生時,是否有優先得確保的資源。醫師表示,當遇到災難身邊缺乏物資的情況,要謹記「333原則」,且尿液都要蒐集起來,當作重要水資源。

日本媒體報導,地震災區不適合捐贈「辛拉麪」,有日本烹飪專家在社羣平臺X(前推特)推文表示,通常在災難期間,超商和超市剩下最多的都是辣味泡麪,因爲要消耗的水量超出必要的多,在缺水的緊急狀況下,手邊又只有辣味泡麪的話,可以使用家裡的醬油或是味素來烹調,不使用內附的拉辣油包,煮成醬油拉麪的樣子食用。

中華民國大型活動緊急救護協會創會理事長、開業高山症專科醫師高偉峰表示,一般遇到災難時,要謹記「333原則」,人會致死的環境條件,缺氧3分鐘、失溫3小時、3天沒喝水、3周不吃東西,因此當遇到災難時,尤其是山難,要優先確保空氣,接續依次爲是溫度、水、食物。

「確保水源比吃東西更重要。」高偉峰表示,人體儲存的脂肪、糖分、蛋白質都可以讓人體支撐一段時間,但人一天不吃不動,最少都要500c.c的水分,當遇到災難後,首先得確認「狀況會持續幾天」,因此得分配好資源;人體每天還是需要攝取2至6克的鈉,否則會脫水,因此泡麪不是不能吃,但吃鹹的就會想要喝水,要注意分配。

高偉峰建議,若在野外遇到災難,「樹皮、昆蟲」都是可食用的,他有位醫師朋友遭山難,靠的就是吃昆蟲攝取營養;而樹木的木質部有水分可汲取,韌皮部就是儲存養分的地方,若真的缺乏水源,連尿液都要謹慎蒐集起來,必要時候成爲飲用水,成爲人體水分的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