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越低的人,越不好說話
作者 |瑾山月
來源 | 帆書樊登講書(I
D:readingclub_btfx)
北京協和醫院的張海敏博士,做過一個比喻。
他說,生活像一個圓,圓的大小決定了人的認知水平。
圓大的人和世界相處的邊界大,能看到自己的侷限。
而圓小的人,總會固守自己的地盤。
認知層次越低,人越容易沉浸在自我營造的虛假優勢中。
他們有一種莫名的自豪感,說話做事非常犟,也很難被改變。
看過這樣一個案例。
某工廠車間,有甲乙兩位老闆。
甲老闆巡視車間,發現機器異常,總是立馬發火。
他會叫來領班,不分青紅皁白地把對方數落一頓。
因爲在他看來,機器壞了是員工的問題。
要麼是有人偷懶沒及時維護,要麼就是有人違規操作。
碰上這種情況,他的處理方式一概是“扣工資!”
即使上級領導勸他,甲老闆仍我行我素,搞得員工們苦不堪言。
而另一位乙老闆呢,在巡查的時發現問題,也會第一時間叫來領班。
但他的處理方式,卻是先和下屬們研究機器哪出了毛病。
是保險絲燒了?還是摩擦力高,潤滑油不夠?亦或是油泵直接壞掉了?
經過一番研究,他總能帶領下屬們找出癥結所在,進而迅速解決問題。
過程中,不管誰提供建議,乙老闆都會虛心聽取。
同樣的情況,甲乙二人的處理方式爲何如此不同?
根本原因就在於,乙老闆是技術出身,具備很強的專業知識。
而甲老闆是個只會發脾氣的關係戶,早就習慣了獨斷專行。
羅翔老師說過一句話:
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勇氣。
剛讀大學那會,他因爲見識少,非常剛愎自用。
聽北方的同學說愛吃麪條,羅翔的第一反應是:
“怎麼還會有人不吃米飯呢?吃麪條,那還是人嗎?”
和朋友聚餐,對方說不習慣吃辣,羅翔立馬反駁說:
“居然有人不吃辣椒,那不是瘋了嗎?”
去江浙滬地區實習,別人說本幫菜好吃,羅翔也是直搖頭:
“吃飯居然放糖?他會做飯嗎?”
等到多年後,在外闖蕩多年的羅翔,才意識到當年的自己原來那麼犟。
因爲見識淺薄,所以固執己見,因爲固執己見,所以對旁人的意見置若罔聞。
心理學上,有個達克效應,很好地解釋了爲什麼越無知的人越聽不進意見。
如圖所示,處於愚昧山峰的人,是無知而不自知的狀態。
拘泥於成見,外界的任何新知,對他們而言都是挑釁。
朋友阿慶,經常吐槽自己的遭遇。
北漂五年,他好不容易成爲IT行業的老人。
可這幾年,行業下行,又有大量高精尖人才涌入。
阿慶漸漸沒了競爭優勢,成了公司裡最悲催的那類“待優化人員”。
他滿心不服,向網友們抱怨,也想聽聽同行們都怎麼應對職業困境。
其中,有位前輩建議他,離開北京,下沉到二線城市,去做程序顧問。
但阿慶始終認爲,要發展必須釘死在一二線。
前輩說,一二線城市發展機會是多,但也得看具體的行業和崗位。
帶着大城市的經驗,去二線城市降維打擊,纔是普通碼農的出路。
不少人很認可這位前輩的話,也舉了自己的例子勸阿慶試一試。
然而,阿慶不爲所動,甚至因爲話不投機,直接關閉了評論區。
他篤信只要拼命加班,就能卷死同事,重新被領導重視。
結果他沒等來升職,反而累出了胃病,被強制休假。
氣象學家馬修•謝博德在TED的演講中說:
生活中,總有人在不聽勸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遠。
你告訴他人心隔肚皮,他堅信自己的眼光沒有錯;
你告訴他工作要注意細節,他嫌你沒事瞎囉嗦;
你建議他這樣做省事又省錢,他偏要用早已過時的方案B。
這些人,好像自帶防火牆,但凡與他相悖的理念,他都迅速屏蔽。
撞了南牆也不回頭,吃了悶虧也不後悔。
投資人羅伯特清崎,參加採訪時,和一位記者閒聊。
這位記者是報社的筆桿子,文章經常被紐約時報這樣的大媒體轉載。
她酷愛寫作,也嘗試過寫書。
可惜,她的書寫得不錯,就是不賣座。
清崎聽說後,好心建議她把心思往營銷上傾斜一下,向那些暢銷書的書商取取經。
沒想到此話一出,記者當場翻臉,指責清崎瞧不起她,讓她去做銷售這種“下賤”的活。
清崎見她偏見如此之深,也就不再說什麼,匆匆結束了會面。
後來聽說,這位記者一直懷才不遇,鬱鬱寡歡。
一位企業家說:
認知低的人,概念單一,缺乏彈性,作出的決策也很狹窄。
他們待在思維的囚籠裡,你把鑰匙遞過去,他也會不屑一顧地丟出來。
小說家克雷洛夫講過一則寓言。
一隻狐狸,總喜歡翹着尾巴走路。
同伴們看到了,勸它最好把尾巴放下來,否則很容易被獵人盯上。
可狐狸卻覺得大家危言聳聽,認爲以自己的才智,一定能躲過獵人的襲擊。
於是,它依然天天翹着尾巴,在森林裡招搖。
直到有一天,獵人發現了狐狸的行蹤,“砰”地一槍,嚇得它魂飛魄散。
若想生活順遂,就不要固執地去做“翹尾巴狐狸”。
職業規劃師古典在《不上班的咖啡館》中,講了打工人王鵬的故事。
王鵬,從一入行就從事技術崗,可人到中年,體力和腦力大不如前。
他向古典請教,自己的出路到底在哪?
古典很肯定地說:轉型,管理、銷售、項目經理,都是選擇。
然而,王鵬聽他這麼說,立馬顯出鄙夷的神情。
那些管理層說話假大空,每天就知道開會。
做銷售的,就是動動嘴皮子,做項目的也就是分分活。
在王鵬眼裡,這羣人一無是處,遠不如自己搞技術好。
聽他如此分析,古典一針見血地指出:
“你這是狹隘的專業主義,建議你先了解一下,再確定要不要這麼堅持。”
爲了驗證自己的正確,王鵬開始約這幾個崗位的同事聊天。
他先見了公司銷冠,聽對方說,好的銷售需要全面瞭解你的客戶,制定直擊重點的營銷方案;
他又和自己的領導談了談心,得知做管理,要深諳心理學、平衡利益關係,恩威並施。
最後,項目經理告訴他,“分活”也基於團隊裡所有人的專長來,可不是隨便分分。
王鵬感慨:真是不聊不知道,一聊才知道自己以前是又愚蠢又固執。
後來,經過成熟的思考,王鵬決定轉型做管理,最終一步一個腳印地實現了突破。
古典說:卡住自己的不是外面的路,而是思維裡的牆。
而一旦推倒這堵牆,人便可以自由地走向四面八方。
縮小內在的自我,用開放的心態對待一切。
多聽聽別人的建議,多看看有價值的書,就不會那麼犟了。
拓展自己與外界的接觸面,生活的圓纔會一圈圈地擴大。
一隻老鼠鑽進牛角尖,沒有路了還一個勁兒地往前擠。
牛角說:老弟,越往前路越窄,快撤回去吧。
老鼠生氣地說:做事不能半途而廢,只能往前不能後退。
牛角無奈地嘆口氣:可你這條路就錯了啊。
老鼠又說:不可能,我生下來就會打洞,怎麼可能錯。
老鼠不聽勸,結果可想而知,被活活憋死在牛角里。
俞敏洪說:千萬不要做一個斤斤計較、目光短淺,執着於自己偏執而不願自拔的人。
5uhq.link-s.org看見自己的侷限,承認自己的欠缺不可怕。
可怕的是,一條路走到黑,還犟着說:我沒錯。
作者 | 瑾山月,來源:帆書樊登講書(ID:readingclub_btfx)。
主播 |賞新晴,視頻號:賞新晴讀書,公衆號:聽晴聲(ID:sxqreading)。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