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內首提「中華民國臺灣」 學者:李登輝兩岸政策採心口不一戰略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鍾。(黃婉婷攝)

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教授李福鍾30日指出,故前總統李登輝主政時的兩岸政策有着「心口不一」的戰術手段,對抗中國政府和黨內保守派兩大壓力,歷史也證明,李成功使兩岸成立對話機制;他也提到,早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就曾提出「中華民國臺灣」這項概念。

李登輝逝世3週年,國史館29日、30日與李登輝基金會共同舉辦「李登輝總統僚屬故舊訪談錄」新書發表會暨學術討論會,上午來到第三場次「務實外交與兩岸關係」,與會的李福鍾以「李登輝總統兩岸關係論述的演變」發表學術論文研究內容。

李福鍾席間對比李在不同時期的兩岸論述,如1988年李接見日本衆議員時,稱「本人雖然在臺灣出生,但我也是中國人,所以我們的目標絕不以建設臺灣爲滿足,而是要放眼中國大陸,對於若干人有關臺獨的論點與主張,本人堅決反對。」到了2003年,李登輝參加由全球檯獨團體所召開「世界臺灣人大會」第3次年會時,他致詞表示:「應該重新制定一部新憲法…應該讓國際社會知道,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

他表示,李任內這種前後不一的發言和舉措比比皆是,他形容此爲「心口不一」的戰術手段,這也是李在12年執政期間,用來對抗中國政府和黨內保守派的重要策略。

與此同時,李福鍾也舉反例,李登輝偶有測風向需求時,纔會出現「心口合一」,如在1991年他接受法國「國際政治季刊」訪問,即以東西德與南北韓爲例,希望中國採取相互尊重互不排斥的立場,共同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這是他首次試探「分裂國家」模式。

李福鍾指出,事隔8年,李登輝1999年接受德國之聲電臺訪問,稱自從1991年中華民國啓動修憲後,已將兩岸關係定位爲「國家與國家」,至少是「特殊的國與國的關係」,意味着李放棄操作多年的「分裂國家」策略,兩岸政策也從「心口不一」走向「心口合一」,清楚定位「中華民國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

不過,與會的海基會前顧問李永騰對「心口不一」論抱持不同意見,他認爲,或許李登輝當下確實這樣認爲,若將李所述放到政治權力的脈絡來看,李登輝1988年代理黨主席到國大間接民選總統,權力還不穩固,但民選總統後權力相對穩固,導致前後論述不一,這是基於當下權力和內外環境結構使然,造成說法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