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這個新提法大有深意

關於民營經濟,《人民日報》有了新的提法。

7月31日出版的《人民日報》5版,刊發標題爲“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的評論員文章。

據一見財經瞭解,把“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用作標題在《人民日報》還是首次,實屬罕見,此番表述意義重大。

爲何這麼說?

與之相對應的,是對國有企業的提法,自2016年7月4日4日召開全國國有企業改革座談會之後,對國有企業的統一提法爲:做強做優做大。

實際上,不管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經濟,二者提法還是有所不同的,關鍵在於其表述的順序:國企是做強做優做大,民企是做大做優做強。

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是草根企業,其發展特別不容易。結合當下內外環境,所以民營企業首先要做大,提高抗風險能力,然後再做優,做優了再做強。

相比於絕大多數民營企業,國有企業普遍已經很大了,強和優是國有企業的主要矛盾,所以在做大的同時,需要繼續做強,做優。這樣在重要關鍵領域才能與西方抗衡。

《人民日報》是中共中央機關報,是黨的喉舌,主要傳遞中共中央的政治意圖,用“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做標題,可謂用心良苦,旗幟鮮明的告訴外界: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可以平起平坐了。

《人民日報》的最新提法有何現實背景?

去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外部環境動盪不安,給我國經濟帶來的影響加深。

會議提出,要“大力提振市場信心”,同時強調,“明年經濟工作千頭萬緒,要從戰略全局出發,從改善社會心理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入手,綱舉目張做好工作。”

一段時間以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少民營企業遇到了一些困難和問題。

7月7日,《經濟日報》刊發標題爲“對民間投資回落不可掉以輕心”一文,分析當前民間投資回落的幾個原因:

一是、受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影響,二季度我國經濟數據或將維持在高位,但實際的環比動能呈現出趨弱態勢。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增長4.0%,比1月份至4月份回落了0.7個百分點,而投資增長回落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民間投資不振。

二是、今年1月份至5月份,我國民間投資增速出現了較爲罕見的負增長,較整體投資增速低4.1個百分點,大幅低於國有投資8.5個百分點的增速。事實上,疫情發生以來,受衝擊最大的經營主體就是民營企業,民間投資年均增速僅爲3%左右,低於同期整體投資增速。

三是、民間投資佔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約爲54%,可以說是投資的主力軍,也是推動經濟發展、擴大社會就業的重要力量。不過,近年來民間投資增速持續偏低,民營經濟對未來前景缺乏信心,投資動力不足。

所以,“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這一提法是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延申,也是當下民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

一見財經注意到,前不久《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提出,“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健全公平競爭制度框架和政策實施機制,堅持對各類所有制企業一視同仁、平等對待” “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家重大戰略”等等。

由此看出,《人民日報》的最新提法不容忽視,這是一個重大歷史轉折點,釋放的信號已經非常明確:着力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做大做優做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