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愛好者”馬斯克,錨定人工智能丨AI 21人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孔海麗 北京報道

腦機接口、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世界最先進的衛星公司、火星移民計劃……

穿透來看,埃隆·馬斯克整體產業佈局的真正核心,在於人工智能,也是最大的發展驅動力。近幾年,人們都在爲最新的AI技術進展而屏住呼吸,而馬斯克卻是那個最快也最大膽將人工智能進行商用的人。

腦機接口與自動駕駛

在腦機接口領域,馬斯克旗下的Neuralink無疑刷足了存在感,甚至可以說是行業的引領者。

9月,Neuralink宣佈,該公司的盲視技術已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的突破性醫療器械認證。“盲視”(Blindsight)裝置目前尚處於試驗階段,該芯片的功能是將神經信號轉換後傳輸至外部電子設備,例如電腦或智能手機。馬斯克通過社交媒體平臺X透露,在視覺皮層未受損的前提下,這項技術有望讓天生失明的人獲得視覺感知。

Neuralink上一次站在輿論中央也是近期的事兒。8月,Neuralink宣佈,完成第二例腦機接口設備人體移植,移植者在術後就能用意念來控制光標、玩電子遊戲等原本無法想象的操作。

雖然腦機接口相關技術都還不成熟,但Neuralink毫無爭議地引領了這場將大腦與計算機以及AI融合的革命,也鋪開了腦機接口的無限想象空間。

在自動駕駛領域,馬斯克旗下的產業也走在前沿。

即將到來的當地時間10月10日(北京時間10月11日),特斯拉計劃展示其備受期待的Robotaxi(名爲“Cybercab”)和自動駕駛技術FSD(Full-Self Driving全自動駕駛系統的英文簡稱)。馬斯克以其慣有的誇張口吻稱,這將是一場“載入史冊”的盛會,並可能是特斯拉自推出Model 3以來最大規模的活動。

雖然特斯拉的投資者和分析師都希望馬斯克能儘快推出2.5萬美元以下的平價電動汽車,但他的關注點集中在炫耀其與衆不同的全自動駕駛系統。

谷歌的無人駕駛出租車Waymo早就在舊金山等城市投入運營,但在馬斯克看來,他的Cybercab纔是無敵的那一個,更何況,智能駕駛技術將逐步武裝到特斯拉體系的所有車輛裡,這是任何車企都無法比擬的。迄今爲止,特斯拉在全球累計銷售超過650萬輛。

毫無疑問,中國是特斯拉最重要的市場。9月28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第100萬輛汽車下線。這批Model 3從毗鄰的上海南港碼頭裝船起航發往英國。

特斯拉今年二季度共交付新車44.4萬輛,超出市場預期的43.93萬輛,這主要來自中國和美國超出預期的銷售貢獻。據監測分析,截至9月11日,今年以來特斯拉在歐洲的車輛交付量下降了16%以上。而預計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的註冊量較上一季度增長20%。

在未推出新的產品系列之前,Robotaxi和FSD被認爲是特斯拉未來一段時間最重要的增量營收來源。有國際知名分析師認爲,Robotaxi將爲特斯拉帶來可觀的營收增長。但其投入運營時間表尚未公佈,談論貢獻利潤似乎還有點早。

特斯拉FSD將率先商用。據報道,今年3月份,北美市場已經有180萬輛測試使用FSD,每個用戶套餐月費爲199美元,該費用或有下調的可能。

部分在中國生產銷售的特斯拉汽車已經更新了FSD按鈕,該按鈕位於巡航控制和Autopilot菜單中,與北美車型的佈局相似,但該功能目前還不能啓用。

埃隆·馬斯克北京時間7月24日凌晨在特斯拉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FSD功能將在今年年底前在中國獲得批准。

今年5月份,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家計算機網絡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認證,特斯拉符合法規要求的4項數據合規要求,即車外人臉信息等匿名化處理、默認不收集座艙數據、座艙數據車內處理、處理個人信息顯著告知。這意味着國內的權威機構對特斯拉的數據安全予以認可。隨後,特斯拉汽車進入部分省市的政府採購目錄。10月份正式發佈後,馬斯克或將迅速部署FSD功能進入中國市場。

特斯拉汽車產業鏈是馬斯克人工智能夢想的最大承載場。

人形機器人與xAI

汽車產業間接相關方面,馬斯克在人形機器人的佈局也屬領先。

工業機器人在工廠使用已不是新鮮事,但馬斯克想要的不是標準化的工業機器人,也不是用輪子替代雙腿的半人形機器人,而是想一步到位,生產出能替代工人全部操作的人形機器人。這就是Optimus。目前已迭代到第二代。

汽車自動化是工序最爲複雜的工業領域。而人形機器人面對的工序、維度又要比自動駕駛複雜得多,前者所處的是一個完全的3D世界,後者更多是要求在一個 2D 世界裡安全駕駛汽車並避免碰撞任何物體。

人形機器人的共同問題是,一方面是找不到足夠多的數據訓練機器人模型,另一方面是沒有合適的模型架構能消化海量數據。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團隊有三年時間幾乎是原地打轉。

近兩年,人工智能尤其是大模型技術的發展,提供了人形機器人技術的可能演化路徑。2022 年,特斯拉將FSD中的機器視覺神經網絡移植到Optimus上。去年招聘了人類來當Optimus的老師(全身佈滿傳感器),再計劃從海量的人類運動視頻中抽取關鍵數據,作爲Optimus學習的語料,以加快其深度學習速度。

Optimus人形機器人累計已量產數百臺,每臺造價約10萬美元,距離降至馬斯克的每臺2萬美元還有很長的距離,關鍵是,這些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價值不高。比如,在美國奧斯汀工廠,它們只能做些搬運電池的工作,而且效率極低——遠不如人手,更不用說工業機器人。

即便如此,馬斯克也沒有放棄他的極限施壓做法,以及夢想。今年在中國舉辦的幾個國際展會,比如上海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北京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北京服貿會,Optimus人形機器人都有參展。而且,特斯拉團隊不斷向我們重複馬斯克提出的目標:Optimus人形機器人要實現年產10億臺,佔據10%以上的市場份額。

但在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馬斯克的Optimus只是靜靜樹立在玻璃櫥窗裡,並未參與諸多廠商各有千秋的“技術大秀”。

馬斯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野心是全方面的。Neuralink也好,Optimus也好,Robotaxi也好,FSD也好,都是馬斯克人工智能版圖的一部分。不僅如此,他還在去年7月創立了一家人工智能技術公司xAI。

這家新創公司進展飛速。今年5月,xAI宣佈完成60億美元的B輪融資。8月13日,正式發佈語言模型Grok-2早期測試版,能識圖生圖,性能比肩OpenAI的GPT-4o,被認爲是當今功能最強大的語言大模型之一。

Grok-2是在大約1.5萬塊英偉達H100處理器上進行的訓練。今年8月底,xAI 還上線了一個名爲“Colossus”的超級計算機集羣,該集羣擁有10萬塊英偉達H100處理器,是世界上最強大的AI訓練系統。xAI 將在該集羣訓練推出全新的一代大模型Grok-3。

馬斯克2015年聯合創建了OpenAI,後來因公司發展方向出現重大分歧而退出,他今年8月再次起訴OpenAI的官司還沒判決;現在,“後起之秀”xAI儼然擺出了一副與OpenAI直接競爭、一決高低的態勢。

雖然馬斯克也承認,他一開始在AI大模型聊天工具方面是遠遠落後於OpenAI的,但腦機接口、自動駕駛、人形機器人等應用成果表明,馬斯克旗下產業在創造物理世界所需的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是遙遙領先於OpenAI的。

他早已透過SpaceX宣佈了雄心勃勃的火星移民計劃,但那至少是20年以後的事。僅就其旗下Starlink(星鏈)而言,它是全世界最先進的衛星公司,發射的衛星數量已超過7000顆。該公司運營的衛星,佔全球軌道所有活躍衛星的一半以上。SpaceX堪稱是人工智能在製造業最高端、全方位的深度應用。

雖然個性張揚,行事極端,但從商業角度看,馬斯克無疑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他旗下的特斯拉、SpaceX及其星鏈部門、X、Boring Company、Neuralink和xAI,各有建樹,這相當於史蒂夫·喬布斯巔峰時期掌舵公司(蘋果和皮克斯)數量的3倍。

他在AI領域的追求,也是整個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流派。

2023年4月,馬斯克向xAI團隊提出了三大目標,一是能編寫計算機程序的AI機器人,二是開發一款OpenAI ChatGPT的競品,它使用的算法和訓練的數據集要能確保政治立場的中立性。第三個目標則更爲宏大,他的首要任務一直都是確保AI的發展有助於人類意識的賡續,而實現這一目標的最佳途徑是創造一種出於保護人類立場的、能夠最大限度追求真理的通用人工智能。

谷歌創始人拉里·佩奇曾在對話中開玩笑一樣指責馬斯克是“物種主義者”,只偏袒自己這個物種的生存。“沒錯,我是支持人類優先的。”馬斯克迴應說:“我就是熱愛人類啊,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