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去年,學運不斷。聲援文林苑、反媒體壟斷、反美麗灣開發案、最後集結爲火大遊行。當天,熱血沸騰地吶喊。但回顧風波屢起的學潮,個人有幾點想法:
第一,永久深耕才能發揮力量。民初北京學潮正熱,學生們罷課、圍攻政要,學生領袖傅斯年漸感學運只靠激情,無法救國,於是確立「學術救國」的宗旨,創辦《新潮》雜誌,專介紹西方民主學說、科學精神,畢竟啓迪國人新知、發揚民主價值,才能「從根救起」。短暫的吶喊,收效不大。
第二,集結同學,儘量以臉書號召,別在校園中發起連署,否則不參加連署的人,也被迫做消極的表態,反而滋生對立。
在上網成癮的大學裡,還有年輕人關心社會,理當肯定。但投入法案的研究、公共政策的分析、藝術的號召力,纔是長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