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劇要走出“一錘子買賣”的產品邏輯

一部大熱劇,總有讓你花不完的錢。近期無論追哪部熱播劇,觀衆似乎都有同感。

隨着《墨雨雲間》大結局“點映禮”的推出,不少追劇的粉絲情緒爆發。從VIP到SVIP,從會員“搶先看”到結局“點映禮”,熱播劇花樣繁多的付費套路,快速觀劇的支付成本直線攀升。

好內容需要鉅額成本是共識,好劇也理所當然應該由市場買單,平臺挖掘熱播劇的商業價值無可厚非,但是在用戶已是會員的基礎上,一再巧立名目加收各種費用,不僅讓會員的體驗感越來越差,也損傷了付費用戶的權益。

“吃相難看,不如直接搶了!”網友吐槽平臺,甚至傳播盜版,一副“你不體面,我也不客氣”的架勢。

這也是爲何盜版市場總能興風作浪。如果大量用戶氣急敗壞投奔盜版,無異於是對原創熱播劇最致命的傷害。

視頻平臺的運營邏輯是由付費用戶規模增加,從而推動營收增長並最終實現盈利,盈利反推持續推動內容產出,形成良性循環。

基於這種商業邏輯,付費用戶和用戶付費直接決定了平臺生存狀況。

市場上頭部勢力,主要支出基本爲內容成本,包括自制內容的製作成本和外部內容的版權採購成本。特別是前幾年,由於版權大戰,內容成本水漲船高,幾家視頻網站的虧損不斷擴大。

這些年長視頻平臺的努力扭虧有目共睹,通過打造優質內容,培養用戶的付費習慣,建立兩廂情願的會員制,不斷創新付費模式,努力趨近於財報上的緊平衡。

從這個角度看,就不難理解“吃相”的由來。但熱播劇“吃相”難看背後,往往存在着更復雜的利益博弈。

從IP遴選、投資招商、製作拍攝、後期宣發,網絡熱播劇的商業化成功與否關聯因素衆多。比如,廣告主不僅要看收視率,還要看維持熱度,投資方不僅要穩賺不賠,還要更高的收益……

衆人拾柴火焰高,幾方共同押寶之下,開發一部劇的商業價值變本加厲。爆款的不確定性又加劇了這種“一錘子買賣”式的短視邏輯,反正用戶對單一平臺的忠誠度並不高,極致的商業化開發越來越常見。

爆款頻出是好事兒,行業熱播劇跑出商業化成功的模板,平臺能夠實現盈利,才能不斷創造好的內容。

不同於短視頻,長視頻平臺既是內容生產者,也是播放渠道,更是內容與觀衆的鏈接者。正因如此,雙方通過優質內容建立起的信任和付費機制,不能因爲過度的商業化再度走向分裂。

盈利是好信號,追求盈利沒有錯。無論是商業模式的探索,還是內容趨勢的引領,都需要平臺體貼用戶,用戶理解平臺。

對於長視頻平臺以及整個影視消費產業,我們要看的不只是眼前一部爆款,而是在更長的時間週期裡,可以平衡供需雙方訴求,可以被複制循環的產品邏輯,纔能有更多更好更優惠的劇可追。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