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植物說話 臺灣藝術家亞爾攝影節展創意

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參展的臺灣藝術家吳權倫(右起)、策展人張弘瑜、藝術家郭哲希、許震唐、羅晟文。(張弘瑜提供)

郭哲希《殖民地之杉》(Colonial pine)探討植物品種及種植方式之於城市治理者的政治意涵。(郭哲希提供)

郭哲希《殖民地之杉》(Colonial pine)探討植物品種及種植方式之於城市治理者的政治意涵。(郭哲希提供)

許震唐《二忘煙水》以濁水溪百年來孕育農業多樣性式微爲背景,記錄政府結束菸葉契作制度最後一批制煙過程。(許震唐提供)

許震唐《二忘煙水》以濁水溪百年來孕育農業多樣性式微爲背景,記錄政府結束菸葉契作制度最後一批制煙過程。(許震唐提供)

吳權倫《接替器》探討庶民居家及工廠前再利用工業容器盆栽的現象,以輕鬆幽默態度面對自然與文明衝突議題。(吳權倫提供)

吳權倫《接替器》探討庶民居家及工廠前再利用工業容器盆栽的現象,將攝影作品採熱轉印在鋁板輸出裝置。(吳權倫提供)

臺灣旅荷藝術家羅晟文在亞爾國際攝影節會內呈現結合攝影、錄像、珠寶的大規模尋寶遊戲《Watch out》參展。(羅晟文提供)

羅晟文建立資料庫及記錄周遭地景,同時與臺灣珠寶設計師楊景惠合作,以死亡動物輪廓設計珠寶並放回路殺發生地點,誘使觀衆得以地景攝影、錄像爲尋寶線索,實際走訪溼地。(羅晟文提供)

創辦於1970年的法國亞爾國際攝影節(Les Rencontres d'Arles)在南法城市亞爾(Arles)登場,該地不僅是畫家梵谷作畫的靈感泉源所在,也有許多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古羅馬遺蹟,如今成爲國際最重要也最早的攝影節之一;今年我駐法國代表處臺灣文化中心(又稱巴文中心)再度和法國Manuel Rivera-Ortiz(MRO)基金會合作,邀請旅法獨立策展人張弘瑜與基金會總策展人Florent Basiletti共同策展,推出《聚焦臺灣-異植・共生》(Focus Taiwan –Osmosis)平行展,展出吳權倫、郭哲希、許震唐三位不同世代藝術家作品。

策展人張弘瑜表示,呼應今年度攝影節官方關注生態與環境變遷議題,MRO基金會以GROW UP(暫譯《滋長》)爲主題,透過植物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聯性開啓對話,邀請20餘位各國藝術家展出,希望以不同地區的生活與文化觀點,探究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她在去年返臺時特地到處看展,並與藝術家接觸訪談,最後選定郭哲希《殖民地之杉》、許震唐《二忘煙水》、吳權倫《接替器》三組作品參展,希望能讓世界看見臺灣藝術家研究踏查的精神。

郭哲希《殖民地之杉》(Colonial pine)是植物政治學,探討植物品種及種植方式之於城市治理者的政治意涵,日治時期引進原生於澳洲的南洋杉來臺,種植在許多公家機關、軍營、政治銅像周遭地區,作爲其南進基地與權力象徵,此一作法在國民政府來臺後也一直延續,前省議會、臺北中正紀念堂內都有一大片南洋杉,在不同政權時期都可見到外來物種在臺灣的權力角色,郭哲希在此次作品展出上也考慮場地與內容屬性的配合,以凸顯空間景觀與作品意義上的延伸。

故鄉在濁水溪出海口臺西村的許震唐,長時間記錄這條溪流與當代社會關係,也參與維護鄉土環境的社會運動,透過影像,他試圖找尋臺灣河流、生活環境與土地真正遭受的影響;參展作品《二忘煙水》以濁水溪百年來孕育農業多樣性式微爲背景,記錄政府結束菸葉契作制度最後一批制煙過程,反映在世界貿易與產業政策因素下,濁水溪流域中諸多農作面臨衰落或黯然退場的命運;許震唐認爲,攝影本質即是時間創作,作品與思考須經過時間的淬鍊和沈澱,希望這些作品引發對國際貿易與全球化的反思。

吳權倫《接替器》則從在家遛狗過程,發現庶民居家及工廠前再利用工業容器的盆栽,這種栽種容器融合地方性格,也是都市中常見保持人與自然連結的方式,彷彿人類文明與植物取得某種平衡與和解,他抱着輕鬆幽默態度面對自然與文明衝突議題,歸納此惜物美德及錯用美學,藉美學轉化再拍成照片,將攝影作品採熱轉印在鋁板輸出裝置,展示空間充分結合亞爾城市展場的特性,安排在跨戶外、中庭、天井等場所,以凸顯展場多樣化的用心;基於其作品特性,吳權倫獲MRO基金會邀請提前至亞爾駐村,發展更多當地類似植物容器物件的創作。

另外,臺灣旅荷藝術家羅晟文受荷蘭FOTODOK紀實攝影空間邀請,結合攝影、錄像、珠寶成爲大規模尋寶遊戲《Watch out》參與攝影節會內展,他以亞爾近郊卡馬格溼地保護區(Camargue)遭高速車輛路殺的動物爲題材,建立資料庫及記錄周遭地景,同時與臺灣珠寶設計師楊景惠合作,以死亡動物輪廓設計珠寶並放回路殺發生地點,誘使觀衆得以地景攝影、錄像爲尋寶線索,實際走訪溼地。

巴文中心主任胡晴舫表示,影像是保存社會集體記憶及記錄社會與藝術史脈絡的重要資產,本次藉攝影展大會對於生態的關注,臺灣藝術家分別以政治權力、環境規劃及社會變遷等多方角度切入,運用藝術爲媒介展現對於生態這門國際議題的重視與刻劃,同時呈現臺灣多元且豐富的創作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