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星海成爲南沙夜空中最亮的星

【講述人】李宜航

南沙區政協三屆委員會常委

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委員、副社長、副總編輯

在提交這份政協委員印跡前夕,一個好消息傳來:“打響星海文化品牌”

正式寫入了2021年南沙區政府的工作報告,我的建議被完整納入了南沙十四五規劃!同時,我提交的《弘揚星海文化,大力發展文創產業》提案,也被南沙區政協評爲優秀提案。

“從塑造文化情懷、增強文化認同、推動文化競合、傳承紅色基因四個方面努力,進一步加強星海文化建設。近期,通過提升音樂教育、加大文創產業扶持力度、發展星海特色旅遊、樹立星海形象標識等,舉全區之力打造‘星海音樂之都’。”由我提交的這個提案,凝聚着南沙區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的八年結緣,八年裡,在星海故里的不懈努力,對星海文化的無盡思考,就是要讓星海成爲南沙夜空中最亮的星,讓星海文化成爲南沙大發展中最高昂的進行曲!

青衿之志,可履踐致遠。朝乾夕惕,幸功不唐捐。

結緣八年,南沙羊晚共建星海

結緣南沙,始於2013年底,羊城晚報人深入南沙,開展一系列文化、文創調研。

而甫入南沙,最吸引我的,就是星海文化。

經過八年的思考,現在我可以說,所謂星海文化,大致可以概括爲:冼星海是疍民之後,既有中國傳統文化的基因,也深受嶺南水鄉文化、大衆文化浸潤;青年時代研習西學,受益於西方先進文化;及後作爲進步青年參加革命,從此共產主義理想、紅色文化主導其後半生。代表作《黃河大合唱》即以西樂爲形式,骨子裡體現了中國人的情懷、志向和文化取向。可以說,星海文化內涵豐富,不僅是音樂文化,而且是以嶺南文化爲基礎、兼容幷蓄西方文化並歷經革命洗禮而昇華的先進中華文化之縮影。

那時候,儘管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爲南沙區政協一員,但我已深信:南沙要大發展,弘揚星海文化既是題中應有之義,也更具時代強音。

2015年4月29日,在時任廣州市委常委、南沙開發區黨工委書記丁紅都和時任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社長劉紅兵的見證下,時任南沙區常務副區長曾進澤與我分別代表南沙區管委會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協議中明確:以“南沙速度”在欖核鎮打造“文創小鎮”。

2015年11月27日,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南沙區欖核鎮共建文創小鎮簽約,圍繞當地“星海”招牌和疍民文化,將欖核鎮定位爲“疍民福地、音樂搖籃、甜蜜水鄉、文創小鎮”,共同挖掘和發展文化產業。

2016年5月5日,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與欖核鎮政府聯合打造的“星海藝術產業園”舉行揭牌儀式。園區以“星海、藝術、文化”爲主旨,館內擬建成疍民文化展示館、香雲紗體驗館、星海書屋等多個文化展館。

如今,歷經五年多時間的打磨改造,當初破敗不堪的欖核工業街,在智慧和汗水的澆灌下,已經成爲欖核鎮暢遊的網紅必到打卡點。

逶迤而平曠的欖核河邊,星海藝術產業園中央大道的兩側,熱烈而燦爛的塗鴉作品,鋪滿了左右牆頭全部的外立面,懷舊復古的“革命氣息”撲面而來——一棟棟舊廠房,上面分別寫着:《生產運動大合唱》《夜半歌聲》《保衛黃河》《在太行山上》等歌曲名字……

原來,每一棟樓,對應的就是音樂家冼星海的一首歌!這真是紀念與弘揚“星海精神”的最好的方式!一步一步走過園區的每一棟樓,心頭彷彿就響起一首又一首冼星海的名曲……

香雲紗體驗館和疍民文化館賦予了南沙時尚與品位、歷史與傳承的混搭體驗。深耕挖掘和品牌植入是進行文創開發的重要手段,我和羊城晚報南沙工作組的同志們一起,以香雲紗體驗館建設爲契機,通過聯合高校或民間非遺研究機構,共同組織“田野上的香雲紗時裝發佈會”以及北京香雲紗時尚T 臺秀專場等。我們對欖核鎮香雲紗和疍民文化的深入傳播與系統性開掘,不但引起了學界內外的高度關切,也引起了中央電視臺相關專題組的注意,爲此,他們不遠千里,專程前來星海故里,拍攝了二集專題片《欖核密碼》……

生態旅遊文化嘉年華、果蔗節、田園音樂節進一步助推星海文化與音樂元素。除此之外,對星海故里音樂元素的挖掘與發揮,我也下了苦功,先後帶隊前往杭州,拜訪了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女士,爲星海故里與星海後人建立了更加親密的聯繫;主動牽手聯絡星海音樂學院,爲建立星海音樂附中新校區奠定了初步合作基礎;策劃了由雕塑泰斗潘鶴製作的“人民音樂家冼星海”雕像,由此打造提升了星海音樂廣場,使之成爲欖核鎮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地標……

香雲紗研究基地、疍民研究基地、北京電影培訓基地、星海藝術基地四大基地大放異彩——讓南沙欖核香雲紗一炮而紅,從一個普通曬場基地,走向了非遺時裝盛會的前沿,一直走上了北京頂級的時尚 T 臺;從欖核鎮一段毫不起眼的河堤開始,看見了瀕臨消失的疍民文化,看到了一個嶺南疍民文化核心價值挖掘工程,也看出了一本尋覓嶺南疍民精神之魂的《疍民水鄉手記》;一個產值超過三個億的金花茶產業夢想,也已經在羊晚星海藝術基地落地開花,這片曾經熱鬧非凡的首屆南沙嘉年華盛會之地,將再一次引人矚目。

2015年4月,參加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戰略合作簽約儀式

政協三年,提案始終不忘星海

2018年2月5日召開的南沙區政協三屆三次會議上,我第一次以南沙區政協常委的身份遞交提案,建議發揮南沙區欖核鎮星海品牌優勢、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資源整合能力和星海音樂學院專業師資力量,以“一校兩園三中心” 爲抓手,大力發展星海文創音樂小鎮。

誰都知道,南沙區欖核鎮是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故鄉,文創產業發展潛力巨大。南沙新區作爲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先行地、珠江口兩岸城市羣的中心點、“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身肩“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新區、自貿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的綜合試驗區”疊加的歷史重任,全國都寄予厚望。

而南沙區欖核鎮,自2015年與羊城晚報報業集團簽訂攜手打造“文創音樂小鎮”之後,大力整合文化資源,發展文創產業,近年來在非遺香雲紗文化、疍民水鄉文化、冼星海音樂文化等多個方面皆有所建樹,並獲頒廣州市唯一的文明鎮。這些看得見、摸得着、享受得了的文創成果,爲進一步打造星海文創音樂小鎮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打造星海文創音樂小鎮千頭萬緒、路徑繁多,從何處着手?我的看法是,當務之急應以“一校兩園三中心”爲抓手,加速推進各項佈局。“一校”是指星海音樂學院附中。2016年4月28日,星海音樂學院、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和欖核鎮政府簽署了合作共建星海音樂學院附中的框架協議,現在政府應大力推動星海音樂學院附中在星海故里早日落地,此事意義深刻、影響深遠。“兩園”是指欖核鎮羊晚星海藝術基地 2.0 升級版和星海藝術產業園 2.0 升級版。羊晚星海藝術基地一期已建成,星海藝術產業園的二期改造正在進行中。這兩園的建設將極大提升南沙的文化內涵、打造南沙的文化地標。“三中心”是指星海教育研究中心、星海產業大數據中心和星海網紅培訓中心。依託欖核鎮星海故里的名人效應,星海音樂學院在音樂領域獨有的專業性,羊晚集團在傳播領域強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建設“音樂+傳播+產業”的音樂產業生態體系,既有基礎,更有前景。建議政府牽頭協調,儘快推動“三中心”落地生根。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我在中央黨校學習。其間,我還專門組織了一個調研組到南沙,探訪星海故里,研討星海文化。

在2020年8月10日召開的南沙區政協三屆五次會議上,我再次遞交提案,從提升音樂教育、加大文創產業扶持力度、發展星海特色旅遊這三方面着手,建議大力弘揚星海文化,攜手推動星海文創,讓星海在故鄉的熱土上一次次唱響。

繼第一次提案後已有兩年,我在提案中更具體地建議,要全面推進星海音樂進校園活動,幫助學校創建校園音樂品牌、籌建南沙本地專業樂團,以星海音樂文化爲基礎,結合南沙的嶺南音樂、鹹水歌等特色音樂,呈現具有鮮明特色的音樂表演內容;還要以“請進來”和“走出去”的方式,搭建交流互動平臺,培育較高審美層次的觀衆羣體,營造濃厚的城市音樂氛圍。

此外,要以星海藝術產業園爲抓手,打造升級版創意園區,發揮其更大的示範帶動效應;要引導文創企業聚集,開發以星海爲主題的文創產品,搭建起 IP經濟生態圈;要以專項資金和引導基金等形式,協助文創企業解決融資等困難。還可以以星海文化爲主線,發展旅遊產業。目前星海文化的場所和地點主要集中在欖核鎮,廣州城區的市民還不熟悉。要儘快打造包括參觀星海銅像、星海紀念館、星海藝術基地、星海藝術產業園在內的星海文化旅遊線路,使廣大市民從遊覽星海景觀開始,逐步領略星海文化的底蘊和內涵。

這一年,除了星海和音樂元素,我也進一步把文化IP的內涵擴張到時尚領域,遞交提案呼籲以創新爲要,破解“非遺”香雲紗面臨的一系列難題,讓這輕若秋雲、柔勝春水的“嶺南明珠”大放異彩,促此寶物之美走出深閨。一方面推動香雲紗產學研一體化,實現香雲紗專業人才的接續傳承,另一方面,也要推動文創產業升級,促進非遺保護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強香雲紗傳統非遺工藝現代化與品牌化。最後,還要深度挖掘、推廣香雲紗文化。南沙香雲紗文化內涵豐富,但挖掘不夠、影響有限。經過五年調研,我主持編纂了大型圖文集《發現香雲紗》,以弘其史、彰其美。建議進一步整合文化資源,運用更多傳播手段,提煉、宣傳好香雲紗。

在2020年底舉行的南沙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交流座談會上,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主持會議並講話,區委副書記、區長董可,區政協主席鍾華英等領導出席會議。我再次建議,從塑造文化情懷、增強文化認同、推動文化競合、傳承紅色基因四個方面努力,進一步加強星海文化建設。近期,通過提升音樂教育、加大文創產業扶持力度、發展星海特色旅遊、樹立星海形象標識等,舉全區之力打造“星海音樂之都”。

2021年1月4日,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一行調研了位於欖核鎮的羊城晚報星海藝術產業園。在總結髮言中,盧一先書記充分肯定了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過去五年來在南沙自貿區,特別是在欖核星海藝術產業園、星海藝術基地所取得的文創成就,同時也提出接下來進一步加強雙方文創合作的意願:希望把雙方已經實現的1.0版本的合作,下一步提升到2.0版本的水平!

今年春天,又是一年南沙兩會時。回望來路,萬里蹀躞,以夢爲歸。所幸歲月不負人,如今的南沙,已是知名的星海故里,冼星海銅像、星海藝術基地和星海藝術產業園等文創成果已成爲當地人民喜聞樂見的活動場所和網紅打卡地。文創產業的推動力猶如春天夜雨,潤物無聲,對當地的社會、經濟和民生有着長期、持續和潛移默化的提升作用。

爲了進一步弘揚星海文化,引領南沙的文化事業和文創產業升級發展,我再次提交提案,建議政府對文創產業應立足長遠,持續投入進行培育和建設。

首先,通過政策和用地支持,以星海藝術產業園爲抓手,打造升級版創意園區,帶動南沙文創產業再上臺階。目前星海藝術產業園總用地面積11979 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000多平方米,場地空間較小,無法滿足實力強、規模大的文創機構的用地需求。建議發揮南沙區欖核鎮星海品牌優勢、羊城晚報報業集團資源整合能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建設星海藝術產業園3.0升級版,打造南沙的文化地標。

其次,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發展以星海文化爲主題的文創產業。星海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無可爭議的高度,14億中國人民都是冼星海的粉絲。對於文創產業而言,星海文化作爲頂級IP而存在,價值無可估量。南沙欖核鎮可以利用其星海故里的先天優勢,引導文創企業聚集,開發以星海爲主題的文創產品,將不同文化產品如香雲紗文化、水鄉文化等鏈接融合,搭建起IP經濟生態圈,進而激活星海主題文創產品的消費市場。

最後,以專項資金和引導基金等形式,協助文創企業解決資金困難。

多年的建議終有迴響。剛剛閉幕不久的南沙區人大三屆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於南沙區人民政府工作報告的決議、關於南沙區“十四五”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的決議。“星海文化品牌”納入南沙“十四五”規劃了!決議明確指出將全力打響星海文化、水鄉文化、嶺南文化、海洋文化等文化品牌,傳承星海精神,推進冼星海故里品質提升,樹立星海形象標識,創辦“大灣區星海合唱節”,打造“星海音樂之都”。

【留聲】

“韜光逐藪,含章未曜。也許,玉韞珠藏在深深歲月裡的南沙勝景,就契合等待着與羊城晚報人的緣分和夢想。

行遠自邇,踔厲奮發。也許,我們可以用這句話來粗略概括這條‘星海路’的艱辛與榮光。

雲程發軔,培風圖南。不用也許,我完全可以堅信,南沙和星海還會有更廣闊的未來、更宏大的篇章。”

原載《政協委員印記——我與南沙的故事(2005-2020)》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