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奮鬥者人生出彩、夢想成真
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李旭閣
【專家點評】
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
歷史告訴我們,每個人的前途命運都與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實現中國夢,就是要讓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每一箇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一是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爲學生多樣化選擇、多路徑成才搭建“立交橋”。目前,我國已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源源不斷地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新徵程上,要努力營造良好人才發展環境,強化職業教育辦學關鍵能力建設,培養更多一流人才,讓匠之能、工之巧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大展身手、大有作爲。既要爲各類人才提供鍛鍊成才的機會,提供幹事創業的平臺;又要注重從教學、科研、生產和經營一線中發現拔尖人才,並加以培養和任用。最關鍵的是在人才發展環境上持續優化,從體制機制、政策待遇、社會地位、生活環境等各方面不斷優化,讓更多人才脫穎而出。
二是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充分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創造活力。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涉及十幾億人,走全靠要素驅動的老路難以爲繼。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從要素驅動爲主向創新驅動發展轉變,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積極融入全球創新網絡,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綜合改革,加強科教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拓展包容活躍的創新空間,讓創新創造在全社會蔚然成風。要依靠改革激發科技創新活力,加快建立保障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制度體系,提升科技創新體系化能力,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讓更多青年科技人才矢志開展原始創新、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當黨和人民需要的真博士、真專家。加快推進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羣體創新創業,加強創業扶持、優化創業環境,建立返鄉青年創業人才庫,通過主動對接、上門服務、結對幫扶等方式,爲返鄉青年創業提供針對性服務指導,落實好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讓返鄉創業青年有更多獲得感。要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樹立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特別是要激發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備科學家潛質、願意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的青少年羣體。
三是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讓多樣化選擇、多元化成才成爲美好現實。當今時代,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知識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只有秉持終身學習的理念,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在學習中增長知識、錘鍊品格,在工作中增長才幹、練就本領,才能更有底氣和自信在機遇面前主動出擊,在困難面前迎難而上,在風險面前積極應對,以真才實學服務人民、貢獻國家。爲此,要進一步完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爲全民終身學習打下更爲堅實的基礎。對於基礎教育來說,要着力實現優質均衡發展,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羣體間的資源配置差距。對於高等教育來說,應把發展科技、培養人才、增強創新更好結合起來,提升教育服務經濟社會發展能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對於老年教育來說,應開放老年大學,開展靈活多樣的培訓活動,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實現老有所爲、老有所樂。同時,還應充分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發揮博物館、圖書館、科技館、文化館等公共資源的功能,依託社區開發多樣化課程,滿足社區居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此外,還應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爲個性化學習、終身學習、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提供有效支撐。
(作者:李旭閣,系重慶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重慶大學分中心研究員)
(項目團隊:記者 張勝、宋喜羣、王冰雅、蘇雁、邱玥、王建宏、張銳 本報通訊員 陳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