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再“遭轟擊”?馬斯克:未來3年,買燃油車和騎馬一樣稀奇
燃油車真的會被淘汰?
不少新能源企業家對燃油車前途表示堪憂,他們認爲:“未來買燃油車的人,就跟如今買馬的人一樣稀奇。”
新能源車勢不可擋?:
這三個月新能源車的銷量讓燃油車公司羨慕又嫉妒,9月份的市場佔比量甚至達到了53.3%,正式超越了燃油車。
給人一種新能源纔是用戶最愛,在市場最好賣的感覺。
21年新能源車的市場佔比才10%,24年就增長到50%,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提升也算是用3年時間走了燃油車數十年的老路。
也讓無數新能源車主擡起了頭,特別是馬斯克,他直接半場開香檳,在國外吐槽:“2.5萬美元的普通汽車毫無意義,甚至愚蠢,未來這種依舊鐘愛非自動駕駛燃油車的人,就跟現在依舊騎馬用翻蓋手機一樣落伍。”
馬斯克也沒有亂說,由於新能源車的便利,以及更低的價格,已經導致曾一度讓燃油車企引以爲傲的、也就是主流家庭用車市場遭到重創。
如今年輕人優先考慮新能源,對燃油車有了一定牴觸心理。
這麼說吧,試圖進攻中高端汽車市場的華爲,他們推出的車型也都是純電動車和油電混動車型,僅有一款合作推出的純油車型,銷量感人。
但話又說回來,汽車畢竟是一個高奢產物,真正有購買力的還是中年人,這些人意外地更加中意純油車。
例如西方市場,它跟國內差不多,都是宣傳“新能源車勢不可擋”,結果從數據來看,仍是燃油車忠實粉絲更多,售出數量遠遠高於新能源。
例如美國,雖然市場下降了12%,但還是輕鬆賣出百萬,反觀新能源車雖然市場佔比直線上升,可銷量依舊感人,第三季度才賣了三十多萬,只佔汽車市場的8.5%。
當然,不可忽視的是,雖然新能源總體銷量不如純油,但人家的市場佔比卻是每年每月,每時每刻都在上漲的。
數據不會騙人:
鮮有人知的是,新能源車預計是在2035年達成市場佔比超過50%的目標,相當於提前十年完成了規劃,那個公司老闆看見估計都要“美瘋”。
說到底,新能源車給的東西太多了,各種補貼各種優待,說個不好聽的,那真是坐擁風口,買到就是賺到。
首先,新能源車現在是推廣對象,那各種與汽車有關的新技術,肯定會先給新能源車用上,例如無人駕駛,可移動充電樁,智能出行包括外形、內部造型更新都是新能源車優先先用。
當然,最直觀的因素,還是電車可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便宜是最好的殺手鐗。
那動輒買百萬豪車的人,肯定不擔心油錢,而10-15萬價格區域的消費者,他們肯定更喜歡電這一省錢能源。
就跟節假日出行上高速回老家,燃油車一擁堵,來回啓動動輒油費大幾百,新能源車充個電又能花幾個錢?
更別提隨着新能源車的普及,充電樁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高速上、停車場隨處可見,不用擔心偏遠地區沒有電。
而從一些車企老闆的爆料來看,他們似乎在考慮製造一款可移動的便攜式充電樁,來解決特殊情況無電充電的問題。
更別提,隨着科技發展,如今的電動車續航能力相較以前已經大幅度提升,一些企業更是不裝了,宣傳他們能做到:600公里的NEDC續航里程和充電15分鐘續航400公里的速度。
也就是說,將來新能源車最大的缺點可能不復存在,不管是價格還是性能或是體驗感,燃油車的優勢都小得可憐。
被逼退的油車:
除了上文所述的簡單數據,從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給出的圖解來看,24年燃油車在各個細分市場均出現了不同程度地下滑。
A00級市場下降63.7%,A0級市場3.5%,A級市場12.2%,B級市場最輕,下滑4.2%,C級市場則是17.7%,而D級市場爲39.6%。
而懂車的網友都知道,買三五十萬以及上百萬好車的人還是少數,大家多數還是在買一二十萬多一點的車,9月份,咱們一二十萬的乘用車銷量爲1020871輛,佔市場份額的24.55%。
在這一二十萬車型當中,排名前十的僅有三款是燃油,餘下的全是新能源車,以下是不分先後的具體車型品牌:宋PLUS新能源、秦L、秦PLUS、海豹06 DM-i、軒逸、朗逸、元PLUS、速騰、宋L DM-i和驅逐艦05。
理由除了上文所述的“省錢,新科技新能源先用”以外,智能駕駛也成了車主的不二之選,特別是跑滴滴的,有個智能駕駛實在是省力。
西方的燃油車也不好過:
雖然上文給出了具體數據,燃油車依舊大有市場,但總體來說看,西方的燃油車也不太好過。
特別是參加歐盟的國家,歐盟給出了一系列有利於新能源車推廣的政策,挪威乾脆禁止燃油車上路。
而德國,法國,西班牙,波蘭都給予了新能源超高待遇,他們預計在30年之前,將新能源車的佔比擡高到90%,顯然燃油車不會太好過,只能說,新能源車或許真的是大勢所趨吧。
總結一下,新能源車的崛起已成爲不可忽視的趨勢,其在市場中的佔比持續攀升,不僅在技術上不斷創新,滿足了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還憑藉政策扶持和成本優勢,對傳統燃油車市場構成了強大沖擊。
儘管在短期內,燃油車依然佔據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中高端市場和特定地區,但其面臨的挑戰日益嚴峻。
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消費者偏好的轉變以及政策環境的傾斜,新能源車全面替代燃油車或許只是時間問題。
在這個轉型過程中,無論是汽車製造商、政策制定者還是消費者,都需要積極適應這一變化,共同推動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